督察人员指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部分污水处理站长期“睡大觉”“晒太阳”,造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阻碍。
专家指出,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依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必须建管并重。让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转起来,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关键。
种上了没有净化功效的鲜花的霍村人工湿地(生态植物塘)和塔式生态滤池。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摄
此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监管,涉及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建等多个部门,必须统筹谋划、协调调度、综合推进,调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主动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截至发稿时,义马市东区办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向记者发来“情况说明”,并表示积极整改:排查湿地管网,杜绝雨污合流;转运处理河口村和霍村的塔式生态滤池、生态植物塘污水,杜绝整改期间污水外溢;补充更换两个湿地的塔式生态滤池;更换两个生态植物塘的花和植物,种上吸附能力强的芦苇等水生植物。下一步,建立人工湿地日常管护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运行维护,确保人工湿地发挥应有作用。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