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备受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项立法是对1994年颁布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的一次全面升级,是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规,进一步突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条例》实施后,将对社会各界有何影响?记者采访市民、企业、专家、环境工作人员等进行解读。
今年33岁的市民李先生是一名低碳达人,他每天从家门口出发,通过步行、乘坐公交车、骑行三种方式,前往单位上班。“步行减少碳排放300克,公交出行减少2500克,骑行导航减少400克……上班路上,我一共贡献了3200克碳减排量。”近日,李先生打开手机地图向记者晒出了他的“低碳账本”。未来,市民在了解自身“经济账本”的同时,或许还会有一本更详细的“低碳账本”。
记者关注到,此次《条例》的一大亮点是增设了“应对气候变化”专章,对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作出了制度安排。《条例》提及,深圳应当建立碳普惠机制,推动建立本市碳普惠服务平台,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排行为进行量化,通过政策鼓励与市场激励,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产、生活。
记者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获悉,“碳普惠”是指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和赋予一定价值,并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
深圳碳普惠可将公众公共出行、节水节电、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展绿色消费等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进行记录,并依据“低碳行为方法学”计算产生的碳减排量。《条例》实施后,市民将实现科学测算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行为减少的碳排放量,以个人实际行动更好地践行环保。
近日,记者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看到,一块标注着开盘、涨幅等信息的数据屏幕上,不断浮现着跳跃的数字,犹如置身于证券市场。工作人员神情肃穆,接通前来咨询碳排放交易的电话。
这是深圳碳市场交易的一幕。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推产业绿色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所采用的市场机制。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记者关注到,《条例》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深圳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方面,《条例》提出,深圳建立本市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通过设定固定总量的排放额度,约束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单位的年度碳排放。同时,支持排放权交易机构创新碳市场交易品种,增加生态系统碳减排指标和碳普惠指标。
“《条例》实施,意味着深圳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率先立法,以先行示范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这将对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有着重要影响。”8月31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环境科学博士刘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程,关乎环境保护、能源转型、经济发展等。下一步,深圳可制定详细行动方案、路线图,统筹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实现低碳化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记者关注到,《条例》还从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的多样性保护出发,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为生态安全筑牢屏障。
8月31日,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办公室主任、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校长孟祥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在昆明举行,《条例》在9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常有意义,这意味着深圳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作出了系列制度创新。
孟祥伟提及,《条例》在加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生物安全治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包括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明确重点保护范围和保护区域等,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教育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