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环保局一直认为美国的氮氧化物排放在十几年来持续快速下降,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团队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记者5月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以该校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姜哲教授为首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美国氮氧化物排放下降速度自2011年以来大幅减缓,这与美国国家环保局“氮氧化物排放持续快速下降”的结论相矛盾。这一研究工作还证明了美国的空气质量变化主要由美国本土污染物排放变化所主导,并间接表明中国近年来在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国际综合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并在第一时间被《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每日邮报》等国外主流媒体报道。《洛杉矶时报》指出:“光化学烟雾相关的污染物排放下降速度显著减缓……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什么官方数据显示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但空气质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
氮氧化物是雾霾和臭氧的重要前置物。美国国家环保局一直认为美国的氮氧化物排放在2005—2015年间持续快速下降。基于这一判断,美国国家环保局在2015年对美国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修改,并下调了可接受的最高臭氧浓度。
与美国国家环保局的观点有很大出入,上述的研究表明,美国认为氮氧化物排放下降速度自2011年以来大幅减缓,而且,这一变化趋势与卫星遥感和地面站观测数据相吻合。英国《卫报》报道分析指出,是现有法规不能保障持续的改善,鼓励使用更多化石燃料,使人类在威胁空气质量和健康的错误方向上越走越远。
姜哲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按照美国国家环保局的说法,地面和卫星观察结果应显示过去十年间,美国空气污染监管措施使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使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然而,“我们在研究中使用2011年至2015年卫星遥感和地面站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下降速度大幅减缓。”姜哲表示,这一观测结果与使用美国国家环保局全部排放清单数据所得出的变化趋势区别很大,并与美国地方与联邦机构的空气质量目标不吻合。
姜哲进一步解释了研究观测数据与美国国家环保局对于氮氧化物排放的预测数据的差异性。“我们研究发现,3种原因导致了这种差异。第一,工业、区域和公路外排放源的相对影响增长;其次,公路上汽油排放源的相对影响降低;第三,这些变化的产生慢于对公路化石燃料排放减少量的预期。”
此前西方国家的主流观点认为,亚洲污染物排放随着快速的工业化而迅速增加,会对美国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而《华盛顿邮报》报道:“由于强化空气质量标准,中国的污染物浓度在近年来显著下降,因此研究人员排除了污染源来自于中国这一假设。”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