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N/A)已经在世界多个国家的若干污水厂里开始了不同规模的实地测试,新加坡的樟宜再生水厂就是其中的代表。IWA微信公众号曾经在之前的推送中介绍过新加坡团队在研究主流PN/A的同时,意外发现了强化生物除磷(EBPR)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量化的分析验证。 除此以外,溶解氧(DO)也是他们的关注焦点之一。最近他们在国际水协会期刊《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上探讨了在5年半的时间内,该污水厂DO值对主流厌氧氨氧化(PN/A)工艺表现的影响。
新加坡樟宜再生水厂完整工艺示意图 | 图源:PUB
樟宜再生水厂是新加坡最大的再生水厂,采用分段进水活性污泥脱氮除磷工艺法,日处理量高达800,000 m³/d。该污水厂共有四条平行处理线,每条的日处理量为200,000 m³/d,其中三条包含COD去除和生物脱氮除磷工艺(BNR),剩下的一条只去除COD。
樟宜再生水厂的BNR分段进水活性污泥工艺图:R-回流污泥; P-初沉池出水;*-采样点
从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研究团队对水厂的工艺表现和微生物群落开展了综合性研究。上图是其工艺布局细节及采样点设置所示。为避免不理想的混合带来的干扰,同时加快初始反应速率,缺氧区的进水浓度是根据流量、初沉池出水(primary effluent-PE)和回流污泥(仅限第一个缺氧区域)的测量浓度数据、前一个好氧区的采样点和其余PE缺氧部分的取样点等数据计算出来的。考虑到时间序列作为水流的函数,所有样品也进行了排序。PE和最终出水的流量及成分组成数据来自工厂的定期抽样计划。由于篇幅关系,对其微生物的丰富和群落分析的具体操作不再详述,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原文。
1.DO控制/曝气策略
团队在研究期内实施了两种不同的曝气策略,即2014年3月前维持较高的好氧区DO浓度;2014年3月后减少曝气,原因是此时施行了在线基于氨氮的曝气控制。这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节能,而且使最终出水氨氮远低于NEWater的进水标准(5mg NH4-N/L)。平均曝气量也因此从第一阶段的660,814 m³/d减少到第二阶段的605,130 m³/d。
相应的曝气量与初沉出水流量的体积比(air/PE)从第一阶段的3.4±0.5 m³/m³减少到3.2±0.2 m³/m³(如下图所示)。与之对应的是,好氧区的DO也明显下降,平均值从1.7±0.5mg O2/L减少到1.0±0.4mg O2/L。虽然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COD负荷率减少了6%,而总氮和氨氮负荷率增加了9%,总的需氧量没有实质性变化。同时其他相关参数,如温度、pH、碱度、SRT、回流比等在此期间也无明显变动。因此他们认为DO值的减少改变工艺表现和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参数。
Air/PE值(橙色)和2号处理线中好氧区DO值(绿色)的变化情况
""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