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的纪录片《蓝色星球》让我们领略了海洋的魅力,也再次警示人类要重视对海洋的保护。这个巨大的蓝色宝库,除了石油天然气,还有许多可再生能源有待我们开发。大家估计已经听过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技术,但曾否听过一种叫盐浓差能的发电技术呢?
前段时间,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Omega发表文章,表示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电池,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蓝色能源。他们还表示,沿海污水处理厂是应用这项技术的理想场所,可以帮助污水厂实现能源自给。
1954年,英国人Richard Pattle在《自然》期刊发文,首次提出在水电桩里混合海水和淡水发电的概念:假设我们有两瓶浓度不同的盐溶液,中间有一片薄膜将其隔开,这个半透膜可以让水通过,盐离子通不过,这样水自然会从低浓度一侧向高盐一侧流动,水流通过薄膜产生的压力,可用来推动涡轮机发电。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半透膜才开始商业化应用,以色列的Sidney Loeb教授首次将这个理念变成现实。
图1. 压力阻尼渗透(PRO)原理图 | 图源:http://griffith.edu.au
但Loeb教授发明的装置有个特点,就是流经薄膜的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因为流速过快会挤压盐水,阻碍大量淡水从膜另一侧的流入。这就是所谓的压力阻尼渗透(Pressure Retarded Osmosis - PRO)。
挪威国家电力公司Statkraft是第一个实现PRO工程应用的团队。2009年,他们在挪威Tofte落成第一个示范项目,发电规模很小,只有10kW。最初他们还计划在2015年实现PRO技术的商业应用,但后来他们发现它入不敷出它产生的电能还不能抵消建造、运行和维护的成本,最终难逃关门大吉的厄运。
图2. 挪威Statkraft建造PRO示范项目外观| 图源:NewAtlas
除了PRO,反向电渗析技术(Reverse Electrodialysis RED)是一个有应用案例的盐差能技术。 它基本原理和电渗析脱盐刚好相反,它有阳极、阴极以及在中间交替排列的阴、阳离子交换膜叠堆而成。这些阴、阳离子交换膜由隔板隔开,形成独立的浓水室和淡水室。盐度差推动离子的内部迁移,形成电流。
图3. ED和RED系统的原理图 | 图源:ResearchGate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