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降解废水,顾名思义,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生物难降解或有毒有害物质,单纯使用生化技术,出水水质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和回用要求。如何实现难降解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热点和难点。在众多的物化处理技术中,吸附技术由于其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是受到关注和青睐。
在水处理技术中,吸附技术非常悠久。早在一百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活性炭进行水的净化。但是由于活性炭价格昂贵,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饮用水深度处理领域,典型工艺路线为“臭氧+生物活性炭”,目前已成为控制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主流技术。在家用净水器中,活性炭柱也是标配。可以说,活性炭吸附水处理技术是最家喻户晓的技术。
活性炭的吸附主要靠内部的孔道。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定义:孔径小于2纳米的称为微孔,孔径在2到50纳米之间的称为中孔,孔径大于50纳米的称为大孔。在吸附过程中,大孔是物质传输的通道,中孔和微孔是吸附位点。一个合理的吸附剂需要与被吸附的污染物进行匹配,即空间位阻效应。
在工业应用中,常采用碘值来表征比表面积尤其是微孔的表面积,微孔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一般为800-1000m2/g。长期以来,活性炭的应用(水处理)和生产(煤化工)脱节,生产单位不清楚用户的需求,用户的需求无法有效传递给生产,在活性炭的使用中普遍存在“万金油”现象,应用需求和炭种不匹配,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吸附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活性焦,Lignite-coke,是中国电科院国电富通团队以褐煤等低变质煤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一种新型炭质吸附材料,并实现了万吨级的工业化生产,形成了活性焦企业标准和系列化产品。与传统的活性炭相比,活性焦孔径结构中孔较为发达,比表面积较低(500-6002/g),价格低廉。
活性焦与活性炭的孔径结构与吸附性能对比示意
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废水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污染物,微孔活性炭的吸附去除效果是低于活性焦的,换句话说,如果要达到对大分子污染物相同的吸附处理效果,微孔活性炭的投加量要高于活性焦,运行成本自然十分昂贵。煤化工废水、印染废水、制药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难降解污染物,活性焦对之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鉴于活性焦的中孔特点,原来在自来水应用领域常用的碘值,已经不能全面表征其吸附性能,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指标体系。
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典型工艺流程为“预处理-主体生化-后处理”,生化处理是核心,而合适的预处理则是达标的关键。生化降解犹如“化功大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将污染物化之于无形;活性焦吸附则如“吸星大法”,通过物理性的吸附,强化生物降解,提升了对污染物的处理能力。
本技术成果利用活性焦对大分子难降解物质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对生化过程进行强化,延长微生物与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提升处理效果和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在保障出水水质的前提下减少生化处理单元的构筑物尺寸,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国电团队还开发出新型动态吸附池、生物流动床、活性焦生物滤池等高效反应器,成功地掌握了废焦回流、气液耦合流态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效传质和强化反应。
尤其是在强化预处理方面,创造性地利用含焦剩余污泥絮体的高比面积和逆流吸附废焦的剩余能力,大大增强了预处理单元对难降解物质的去除,从而提升了整体工艺的效率。
LAB工艺路线图
本技术成果申请专利11项,发表论文6篇,通过了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活性焦吸附生物降解耦合技术(LAB, Lignite-coke Adsorption Biodegradation)。
本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制气废水项目(大唐克旗),以及我国最大的制药园区废水处理项目(石家庄良村南)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技术还获得2016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是一项适用于难降解废水的新建和改造工程的实用技术。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