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人才超过万人的省份还包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广东、湖南和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西南部省份环保人才增长比例最大,重庆市增幅达137%;新疆、山西、陕西、黑龙江、辽宁等中北部省份环保人才增长速度较慢。
从环保人才在重点城市群的分布来看,京津冀城市群环保人才最多,占比为12.39%-12.63%;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占9.68%-10.08%;成渝城市群人数位第三,占4.53%-5.94%;其余城市群环保人才比较少,占比不足1%。从环保人才在重点城市群分布的时间演变来看,成渝城市群环保人才增速最快,其次是珠三角、海峡西岸、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城市群;陕西关中城市群、山西中北部城市群环保人才增速最慢,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增速也较慢。
蒋洪强介绍,从城市角度看,直辖市、东部沿海及华地区各城市环保人才较多,西部地区各地市面积较大,但环保人才数量北较少。
环保人才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市,共计8565人;其次是重庆市,共计6414人;成都市第三,3351人;排名前十的其他城市依次是保定市、临汾市、邯郸市、郑州市、上海市、邢台市、广州市。
蒋洪强说,环保人才重心与经济发展重心变化紧密相关。我国GDP热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东部地区;中部偏西的内蒙古、宁夏、陕西、云南、贵州等则为经济冷值区,其他地区为不显著区域。人口热值区域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地区;常住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除了上述经济不发达区域,还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部分地市。
环保人才总量的热值区域与人口热值区域具有很大的重叠,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冷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宁夏、陕西、云南、贵州等第,与GDP冷值分布规律更接近,但是范围更大。
研究还发现,青年环保人才热值区域与环保人才总量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冷值区域与GDP冷值分布区域和范围基本一致。高学历环保人才热值区域显著分布在长三角的江浙沪区域,北京及其北部地区也有分布;冷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宁夏等地。高职称环保人才热值区域显著分布在长三角、北京及其北部的辽宁、吉林等地;冷值区域主要分布在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蒋洪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说,从全国各省份环保人才承担的重点污染源数量来看,差异较为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重点污染源总量以及辽宁、山东、山西、河南、安徽、四川等重点源数量较多,环保人员承担的监测监管工作量较大;我国各地环境污染形势复杂,还有生活、机动车、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繁重监管、监测任务。从环保人才人均承担的重点污染源负荷看,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最重。
研究发现,贵州省、广东省、湖北省、四川省、北京、江苏、浙江等省份环保人才增速较快,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也较好。对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与环保人才变化的分析显示,河北南部、山西东部、山东南部以及浙江西北部等城市环保人才增速较大,其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华南等地的重点城市及成都市、重庆市环保人才增速较快,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也较大;石家庄、西安、晋城、临汾等市环保人才增幅一般,但是空气质量改善不突出。
“总体上看,环保人才的增速与环境质量改善效果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蒋洪强说。
蒋洪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环保人才规模与环保的繁重任务要求存在矛盾,环保人才增长与区域环保需求也存在差异,高层次环保人才引进培养难度较大,部分紧缺专业人才对环保新问题支撑不够。
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为此建议,国家应稳步增加环保人才队伍数量,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专业化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跨区域、跨领域、跨要素环保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环境执法与环保监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基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环保人才的培养力度。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