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自然资源部正式挂牌,职能是什么?怎么干?

时间:2018-04-12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新华视点 作者:

第二个是各类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

目前,在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几类主要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处于战略地位,但规划法制基础薄弱,理论和实践尚不够成熟。

这次改革方案将以上几大类规划统一到自然资源部门,为建立统一、协调、权威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扬各规之长、避各规之短,创造了重要条件。

未来宜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基础,以国土规划为主体,建立自上而下逐级控制、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促进、基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的空间规划体系。

5、切实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改革方案把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问题作为重要考量,赋予自然资源部“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这也是此轮改革的亮点之一。总体上看,改革方案贯彻了“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

一方面,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另一方面,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等。这样安排,既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问题,又较好处理了统一管理与专业管理的关系。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体制,目标之一是划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权利与自然资源管理者的权力,解决“运动员”与“裁判员”一身二任的问题。

但是,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毕竟是同一自然空间的不同属性,空间用途管制影响乃至决定了自然资源资产价值;从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看,自然资源监管与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也需要统一调查评价、协调监管政策。

改革方案充分考虑了这一实际,没有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自然资源监管完全分开,而是设立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由自然资源部管理,未来还有望在自然资源部内设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的机构,从而通过建立内部分工负责机制,实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设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机构是一项全新的探索,该机构代表国家对属于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统一行使所有者权利,保障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有效实现,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有必要赋予其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出让、出租、入股、抵押等职能。

同时,要处理好直接行使所有权与委托部门、地方代理行使所有权的关系,处理好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与维护集体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的关系。

6、加快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

改革方案将土地、矿产、海域、水、湿地、森林、草原等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职责集中到自然资源部,为解决长期困扰资源管理的政出多门、标准混乱、重复调查、权籍不明等问题夯实了基础,是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标志。

统一调查评价是自然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统一标准是前提。要统筹制定各类自然资源调查标准,统一资源分类、坐标体系、空间数据和测绘规范,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全面、准确掌握我国自然资源“家底”。统一指标是核心。要统筹确定全国性基础调查与专项调查的任务,统一调查的数量、质量、生态、分布、权属、利用状况等内容要求。统一平台是保障。要统筹建立资源调查和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统一信息获取、存储、加工、发布和更新机制。统一评价是方向。

要在统一调查基础上,结合空间规划的统一编制和实施,统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建立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有效保护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要以统一确权登记为基础,加快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一是加快确权,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主体,依法合理调处重大权属纠纷。

二是加快登记颁证,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基础上,推进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所有自然生态空间的统一确权登记,实现登记机构、依据、簿册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三是加快权利体系建设,建立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制定权利清单,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赋予各类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入股等权能。

四是严格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公平保护自然资源使用权主体,完善产权争议调解处理制度,构建自然资源损害赔偿和权利救济机制。

7、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逐步建立,在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所有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仍然存在有偿使用覆盖面不足、有偿方式单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收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是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要任务。

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除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可划拨或无偿使用的情形外,全面实行有偿使用”,并对完善国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海域海岛等有偿使用制度进行了全面安排。

要以组建自然资源部为契机,把改革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与改革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资源税费制度、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相结合,并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核算等相衔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相关改革措施尽快落地。

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是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外,落实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城镇“多主体供地”也是当前重大改革任务。

宅基地“三权分置”,实质是在保持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基本面不变、保障农村社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激活沉睡的农村土地资产,将有力地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

城镇“多主体供地”,实质是将供地由政府单一渠道改为政府、企业、集体多个渠道,适度放开土地一级市场,着力激活土地二级市场,既是推动城镇土地市场化配置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城乡土地统一市场的必由之路。

8、着力推进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建设

适应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能力建设摆到突出位置,重中之重是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

生态法治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国际趋势,推进生态法治必须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当务之急,是按照绿色发展、预防为主、权责对应、公众参与原则,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立法。重点制定完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科技创新是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是自然资源管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根本支撑。一方面,要加快“三深一土”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争取在改革举措破局上有更大作为,在重大创新任务落地上有实质进展。另一方面,要结合新角色新定位,拓展研究领域,加大创新力度,如加强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研究、推动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统一核算、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全面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海洋智慧国土等,切实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

水世界社区,让水处理更简单!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上一页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