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马洪涛:关于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编制的思考

时间:2018-04-12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马洪涛

2.1.2低洼地和径流路径分析

在编制方案前,需要利用GIS等工具对区域的低洼地和径流路径进行分析,并重点分析其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对于现状建设用地阻碍径流或侵占低洼地区的提供整治方案,对于规划建设用地阻碍或侵占的情况可适当调整规划避免阻碍天然产汇流路径和通道。

2.2方案编制要点

首先,考虑到区域整体低洼和排水困难,根据外河水位和本区域的降雨情况,选择最不利条件明确区域50年一遇(24小时长历时降雨)需要本地蓄滞并待机排放。在具体蓄滞方案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源头小区减量和河湖湿地调蓄。根据区域天然降雨径流关系,明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从而确定小区源头减排量;然后根据区域河湖、低洼地情况,结合需要调蓄水量,明确河道宽度和需要保留蓄滞空间,特别是结合低洼地情况明确保留并适当扩挖中心湖作为区域的内涝调蓄空间,通过湖泊调蓄和泵站强排实现区域的整体蓄排平衡。

其次,为了保证整个区域排水的安全和顺畅,结合径流路径的分析,对整个区域的竖向进行管控,保证区域排水方向都是向中心湖或者汇入中心湖的河道排水,并通过道路竖向管控避免出现人为低洼点。

最后,为了保护中心湖和河道水质,构建源头小区和城市道路两级径流水量管控体系。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和小区建设特点,明确小区源头污染物削减要求,同时,在市政道路两侧修建“滤水带”(在道路线性的生物滞留池),并在要求周边地块的径流排入“滤水带”,从而综合控制区域面源污染,保障中心湖和河道的水质(如图3所示)。

2.3最终产出和反馈

通过区域系统化方案的编制,明确从水安全和水环境角度出发的具体要求,为了提高设施和指标的落地性,最终将河湖水系蓝线、区域整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反馈到总体规划中进行控制;将道路竖向控制要求、地块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污染物去除率指标、地块竖向管控要求、道路两侧修建“滤水带”修建要求等纳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加以落实。通过将这些产出反馈到规划之中,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管控,保证了最终建设效果。

3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统筹解决城市涉水问题的案例思考

在编制建成区系统化方案时,要坚持“总-分-总“的思路,坚持从问题解决出发提出工程措施,从实施角度出发统筹工程项目(具体见图4)。首先,通过对现场踏勘、走访座谈监测评估、模型分析等方式,针对区域内内涝积水、水环境恶化、水资源不足等现状问题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并对造成其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针对问题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面,并将各个方面分解落实为具体的建设项目和要求;最后,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三个方面对各种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统筹,生成具体的建设要求并明确其建设要求。

3.1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统筹解决水体黑臭问题

3.1.1现状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编制方案,需要通过水质监测或者模型模拟计算分析水体水环境本底情况和环境容量,并计算何种污染物是造成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水体黑臭在水里,但其根源在岸上,排水口的排放情况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最重要成因。所以,分析水环境问题,重点就是要对排口进行分析。通过图纸和现场详细踏勘,结合旱天和雨天排口的水量水质变化明确排水体制和排口类型(污水直排、雨水、合流制溢流、混接错接等,具体见图5),基于排口调查和计算明确排口的实际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3.1.2方案编制

水环境方案要远近结合、统筹考虑,着重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同时与远期水环境质量改善进行统筹协调。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上一页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