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近日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原本为了污染治理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有的却正在扮演污染者的角色。相比城镇黑臭水体,部分污水处理厂反而成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而,打破固化运营模式、实现商业模式与治理技术良性循环正成为污水处理厂发展的题中之义。
治污反“致污”,成了当前污水处理厂的尴尬。本该是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变污水为合格水的污水处理厂,为何自己却成了污染源?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的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工作有关负责人张波就此进行了回应。
迄今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地污水处理量大量攀升,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一直被视作护航水生态系统的重要命题。在环保督查的持续加码和需求升级的双重加持下,污水处理行业将进入大建设大运营时代。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运营污水处理厂超过4769座,处理规模累计接近17847万吨/日。在这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另一组数据则令人难堪。
诚如从环保部的日常监测来看,原本应为污水最后一道防线的污水处理厂,结果反成污染大户。在建设数量规模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同时,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耗能高、产能低下、“晒太阳”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据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同样在去年,超过153家国控重点企业严重超标被处罚,其中逾100家是污水处理厂,在所有类型企业中占比超过半壁江山。这既因为此前普遍性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也因为污水处理产业的一定的天然垄断性。
一方面,很多污水处理厂从以往“吃不饱”,变成“吃不消”。张波进而指出,诚如一些地方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建起覆盖全部区域的污水处理收集管网,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的步伐,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远远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本身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不少污水处理厂也在扮演污染者的角色。加上过去一段时间内偷排现象频发,导致很多地区污水处理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很多污水处理厂在建设后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往往成了摆设,大量未经过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成为“污染源”。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园区的污水,反而成为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截至目前,全国大部分环保重点城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季报已实现常态化公开。在公开透明之外,厘清责任也很重要,特别是接纳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
但核心问题,依然是污水处理企业缺乏“改善”的动力。尤其是治污成本高于排污成本,导致污水处理厂亏损现象仍较为严重。污水处理厂连日常运营资金都难以维系,加大投入改造工艺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与此同时,污水处理厂运营机制仍然不顺畅,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盈利机制。其他常见的还包括: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在线监控运行不正常、建设项目未完成环保验收等。
现在正常的城市污水处理难度并不大,尤其常规指标达标排放的难度不大。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即使按其最高水准的“一级A”排放标准,也仅相当于地表水劣V类。照此来看,即便各地都实施雨污分流,生活污水全处理的理想状态,也难以达到改善和修复城市水体的目的。现有成熟技术能使污水处理标准从一级A提高到地表水四类,每吨处理成本需增加1至2毛钱。
未来,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仍然任重道远。在上述新的运营环境下,精细化运行将成为必然选择,同时污水处理厂亟待从扩能、提标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困局。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