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杨树清理迹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根据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洞庭湖3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栽种的杨树已全部清理。湖南省将采取自然修复、人工辅助自然修复等技术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境和生物多样性。
拆除非法网箱养殖,取缔拆除非法砂石堆场和码头,关停或搬迁畜禽养殖场……湖南省正紧锣密鼓实施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坚定不移保护好“长江之肾”。
——4月9日,走进江苏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村民们忙着栽花育苗。全国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李生,连日来穿梭于田间地头,跟大家畅谈全国两会精神。李生说,聚贤村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曾获“江苏最美乡村”称号,村里正在抓住各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依托生态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花木产业。
“我们正在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让绿色成为镇村的生态底色,让绿色产业成为推动镇村发展的富民产业。”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说。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介绍说,我国将抓紧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安排工程造林任务4800万亩,启动建设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浑善达克、青海湟水3个规模化林场;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抓好四旁植树、村屯绿化、庭院美化,加强原生植被保护,建设绿色生态乡村;深入开展社会造林,扩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着力提升国土绿化质量,安排退化林修复任务2700万亩,加强资源保护管理,探索实行林长制,努力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
“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取得显著成效。”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予以充分肯定,指出下一步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推动环保督察向纵深发展。
“今年将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再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在生态环境部成立后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
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歇。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好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顽瘴痼疾,必须将改革进行到底!
3月28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我国首个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在这里正式成立。局长李晓南多了个头衔:三江源国家公园法治研究会会长。“研究会将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保护建设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更好地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实现依法保护管理。”李晓南说。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法学会会长王晓勇表示,对三江源国家公园深入开展法学法治理论研究,将为全国同类地区和其他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和经验。
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个“大招”。作为全国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的首个试点省份,河北省着力破除监管盲区盲点,统筹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要求全省乡镇(街道、开发区、高新区等)环保所要实现全覆盖。河北省委、省政府正抓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按辖区人口数量来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环保工作人员。
“乡镇、街道等位于环境监管的最前沿。河北这次深化改革,强化了乡镇环保所的监管职能,加强了和市、县环保局的协调联动,并将进一步消除监管盲区。”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高建民说。
走进内蒙古包头市环境监察支队环境监管调度指挥中心大厅,12部12369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监控大屏幕上“24h举报”内容不断刷新。有举报、必受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维护,环境质量改善稳中有进、稳定向好的成果得到巩固。
“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借民力、解民忧,打一场防污治污的‘人民战争’,使全市人民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包头市环保局负责人说。
4月3日一大早,福建省建宁县河道管理员李崇国就忙着巡查城区河道。“瞧!这河里有垃圾,不及时清理,会污染河道。”李崇国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机定位、拍照、上传至“智慧河长”管理平台。平台管理人员看见这里的情况,马上安排处理。
“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有了‘千里眼’和‘智慧大脑’。”“智慧河长”管理平台负责人黄传发介绍说,该平台整合了环保、雨情、水情、水质监测等各方面信息和资源。目前有20路全球眼监控系统对全县主要河流进行24小时监测,92个行政村都有专管员和保洁员。
新时代,新征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全党全社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携手行动,奋力攻坚,我们将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