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建调蓄池到底有没有用?生产实践数据说话!

时间:2018-05-10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周骅

3 试验结果分析

3.1水位情况分析

3.1.1夏季试验

试验发现,A、B、C、D2、E1等5个点的水位,会随F调蓄池进水至蓄满而呈U型状变化,以A、B、C为例(见图2),基本都在10~15 min时水位变化最为明显。但位于远端的D、E、D1等3个点几乎未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初步判断,F调蓄池对进水总管的拉动,至C点结束,总长约1 200 m;调蓄池的运行,仅对邻近的管网起到了收水效果。

3.1.2汛后试验

在夏季试验的基础上,汛后试验对水位发生明显变化的5个点加装了水位探头,以A点为例可见(见图3):①和夏季试验一样,A点水位会随调蓄池进水至蓄满的过程而同步发生变化,并在满水后的短时间内迅速恢复,这种变化引起的水位落差约1 m;②受前期降雨影响,管道内的水位出现过长高,试验的第16天,泵站关闭了出水闸门,管道水位也有所长高,但整体上仍保持在一个“常水位”,并未随调蓄池的连续运行而发生明显的下降;③在试验后期连续近20天晴天的情况下,C点和A点水位平均在井盖以下1.9~1.8 m,经核算总管内始终为满管流,且每天都呈现出一个小波峰。

这些情况说明,F系统内来水丰沛,调蓄池连续一个月的运行没有对管网水位产生影响。从每天的波动规律上看,生活污水的影响很明显,管网混接现象比较严重。

3.2水质情况分析

3.2.1夏季试验

夏季试验时,在水位几乎未变化的D、E、D1这3个点,水质总体上比较稳定,其中,E点的水质浓度非常低,D、D1点和污水处理厂同期进水水质较为接近。

其他各点中,位于系统边界处的E1点情况比较特殊,在水位恢复稳定后,该点往往出现COD、SS、TP的急剧增长。据现场观测人员反映,此处管道内水质浑浊且发臭,甚至在水位剧烈下降时,都能看到粪便状物体从相邻管道冲入,据分析应该是相邻合流制系统的污水。

更值得注意的是A、B、C、D2、E1这5个点的水质变化,以A、C两点为例(见图4),在15 min的进水过程中,随着水位突降,COD和SS呈现出一个突增趋势,氨氮却相对平稳。同时,调蓄池内的水质也大致如此,COD和SS在最后一天时达到最大值,而氨氮却总体稳定。

从监测结果来看,显然指向了沉积物的影响,调蓄池清淤检测结果也支持这个观点,淤积物灰分为84.9%,挥发分为15.1%,以无机物为主。表明在调蓄池蓄水的过程中,调蓄池收纳到的是混有管道内大量沉积物的污水。

上一页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