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初期雨水调蓄池是解决泵站溢流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改善水环境,上海市区相继建成投用10余座初期雨水调蓄池,在新修编的上海市排水专业规划中,也正式提出了市中心城区分流制排水系统5 mm、合流制排水系统11 mm的初期雨水截流参数。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常常听到调蓄池容积偏小、作用有限等抱怨。为此,本文选择分流制排水系统(F系统)的初期雨水调蓄池,在2017年夏季和汛期后实施了两次试验,研究现有初期雨水调蓄池在运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调蓄措施功能,并对城市排水管网(泵站)雨季溢流污染提出改进对策。
F系统服务面积约6.82 km2,属分流制排水系统,系统内的污水一部分纳入相邻污水处理厂,另一部分经泵站内的污水截流泵转输至合流污水一期输送管道泵送至其他污水处理厂。2004年 F泵站迁建工程立项,嗣后建设了规模为12 500 m3的初期雨水调蓄池1座。建成后的F泵站设有雨水泵机6台,单台能力3.84 m3/s,污水截流泵机2台,单台能力0.33 m3/s,调蓄池内另有放空泵机2台,单台能力0.42 m3/s。在日常运行中,泵站常开污水截流泵1~2台,污水输送量约3万m3/d。降雨时,在污水泵机运行的同时,开启调蓄池,当调蓄池蓄满且集水井水位到达核定水位后,启动雨水泵机实施降雨放江。待降雨事件结束、合流一期总管有冗余时,开启调蓄池放空泵机,实施放空作业,期间可维持1台污水截流泵运行。
由于当年我国还没有调蓄池设计规范,因此采用了德国废水协会“ATV Arbeitsblatt A 128 1992”标准来确定,计算F调蓄池容积。按截流雨水量复核,相当于截流初期雨水3 mm,这和现在的“分流制系统按照5 mm”的技术参数较为接近,这也是选取F调蓄池进行试验的原因之一。
2.1试验时间和周期
第一阶段是夏季试验,选择了天气预报连续高温的日子,实际未发生降雨,F泵站未实施放江作业。由于是第一次,夏季试验多少带有探索性质,正式实施周期为3天。
第二阶段是汛后试验,选择在天气较为良好的10月份,试验周期为1个月。试验前9天虽时断时续地发生过降雨,但雨强雨量都不大,F泵站仅在试验的第一天执行过很短时间的放江作业,总体上降雨没有对试验带来实质性影响。
2.2试验步骤
试验开始前,对F调蓄池实施彻底清淤。每次试验时,一般每隔24 h开启调蓄池,调蓄池蓄满时间均在15 min左右。设计试验时,在F泵站进水总管、F系统边界处,设置8个窨井水位观测点,分别为:位于总管上的A、B、C 3个点;和B点直接相通的D2点、和B点直接相通且位于系统边界处的E1点;相对位于远端的、类似于进水管“肩膀”处的D、E、D1等3个点,详见图1。
夏季试验时,在启动调蓄池前,各观测点先行测量窨井内水位,同时取水样。在调蓄池进水过程中,每隔5 min各点测水位、取样。调蓄池蓄满后,待各自窨井内水位恢复稳定后再次测水位、取样;调蓄池在取样后,实施放空作业。每日重复,直至试验结束。
汛后试验时,由于各点测水位和取样的工作量太大,且受制于现场交通条件,因此在观测点加装了水位探头,实时读取数据。取样则调整到调蓄池,在调蓄池蓄满后,取池内水样送检,然后实施放空作业,每日重复,直至试验结束。
两次试验结束后,均实施调蓄池清淤,对所清淤泥取样送检。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