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8年3月22日,在联合国发起“国际水行动10年”计划之际,中国的“海绵城市”计划成为联合国的关注焦点之一。
据报道,联合国在日前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节水需求,中国近年发起的海绵城市计划旨在回收70%的雨水。中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按照政府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
图表1: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中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受到了联合国关注。事实上,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中国独有。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由来已久,可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比如联合国报告称,乌克兰正试验用人造湿地过滤制药企业排出的污水,印度为涵养水源正进行森林再生计划。
“海绵城市”结合城市规划设计旨在通过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完善城市排洪排涝体系,这个举措因应了城市高密度发展以及因气候变化造成频繁出现极端天气问题给市政带来的压力。城市中的楼宇能做到的只是将水导向街道,让水流入排水沟后流向大海。但是,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面临雨洪的问题,城市中现有的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尤其是依赖于水资源供应的城市,如洛杉矶,被收集后的雨水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与其让收集后的雨水流失,城市可利用“海绵”机能净化并储存雨水后实现循环再利用,可用于浇灌植物。
图表2:海绵城市的国际经验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