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作为企业家代表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问万科创始人王石:“中国代表团谈判艰苦,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我们答应的条件给企业的压力太大,你们能兑现吗?”王石回答:“企业家代表来参会,就已经是个姿态。对中国政府的承诺,我举双手赞成。”
今年阿拉善SEE公益机构“2℃正在改变的未来,第六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在北京举办时,王石回忆和分享了这段经历。论坛开幕的当天,即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北京最高气温达39℃,成为进入200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温度。
研究表明,地球平均气温如果比前工业化时代超出2摄氏度,海平面上升、干旱、极端热事件、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将变得更加频繁,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将超出人类控制极限。
在第六届中国企业绿色契约论坛上,商界人士成为当天的重要角色。记者在论坛期间专访了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两任会长——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艾路明、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任志强,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看环保。
记者:企业是环保主力军,但其不恰当的行为又会造成污染。所以如何看待企业参与环保的意义?
艾路明:通常情况下,不处理污染,企业的成本可能会降低,但它消耗了公共资源,实际是把(利用)公共资源的成本提高了,给更多人带来麻烦,企业获得的好处是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的。
相反,具有环保意识的企业家,总能做出很多改进。比如德龙钢铁,钢铁生产70%的用电通过炼钢产生的余热来提供,用技术把碳排放量降低到同类企业的一半不到。这样既给企业发展带来价值,又对环境产生相对好的影响。
任志强:对环境抱着善与爱的态度,环境才会馈赠,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企业家也一样,因为利他的行为而获得利己的收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把顾客当作上帝得不到好处,这就是市场竞争产生的规律。
普通老百姓也应该关注环保,但相比企业家,影响是有区别的。比如砍树,普通人砍一棵,而造纸厂会砍一片;比如泼污水,普通人倒一盆刷锅水,而一家工厂可以污染整条河流。所以企业家要走在前头。
记者:如何促使企业提高环保投入?
艾路明:不能单纯依靠人的觉悟或道德来保护环境,尤其在企业领域,必须有相关法律的推动。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恰恰会鼓励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发展,否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而制定一个健全、符合环保需求的法律体系,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基础。比如在新兴的物流行业,包装胶带的使用量很大,会造成环境压力,目前来看禁止使用胶带是不现实的,所以法律在制定期间就要对企业、行业有深入的调研,既不能不用胶带,又要有所控制。
另外,还需要龙头企业、消费型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关注产品是否达到绿色标准。这就是阿拉善SEE推动“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的背景,我们很多房地产企业联合起来,要求上游企业提供符合绿色标准的原材料,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会被采购,他们的市场就可能丢失。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