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高标准:医药废水处理如何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

时间:2018-06-13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张健君 陈立春

1.3分析项目及方法

COD:重铬酸钾法;NH3-N:纳氏试剂光度法;TN: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TP: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SS:重量法。

2 结果与讨论

2.1不同工艺组合方案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1.1不同工艺方案对COD的去除效果

医药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高,要将其降解到30 mg/L以下,COD的去除为研究的重点。中试期间不同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3。

由图3可以看出,中试研究分别模拟了高、低负荷下强化除磷脱氮工艺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进水COD在200~450 mg/L,系统出水COD基本稳定在30~38 mg/L,平均出水浓度为33.9 mg/L,平均去除率为87.2%。针对地表IV类水标准中COD排放限值要求,为保障总出水稳定达标,减小排放风险,需增加深度处理方案对有机物及其他污染物进一步处理。

方案一中二级出水经臭氧氧化后降至24~28 mg/L,其中臭氧氧化塔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27.4%,由于臭氧能将部分有机物氧化成CO2,因此去除率较高;再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利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生物降解综合作用,出水COD进一步降至5~15 mg/L,平均为8.0 mg/L,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平均COD去除率为49.5%;系统总平均COD去除率为76.6%。系统运行期间,出水COD可以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IV类标准要求。

方案二中出水COD为15~30 mg/L,平均去除率为32.8%,其中COD的去除主要依靠曝气生物滤池部分硝化作用消耗。

方案三中二级出水经过预处理单元进入反渗透装置后,出水COD测定低于检测限,该方案可以保障出水安全稳定,出水标准远高于地表IV类水标准。

2.1.2不同工艺方案对氨氮及总氮的去除效果

由图4可以看出,由于医药废水混合后中氮的浓度较低,在运行期间会投加10~15 mg/L的氯化铵来调整进水NH3-N浓度并控制在30~40 mg/L。系统运行稳定后,平均出水NH3-N低于0.1 mg/L,对于NH3-N的平均去除率已达到99%以上。由于强化除磷脱氮工艺具有较优的硝化效果,NH3-N主要在前端的生物处理单元去除,出水NH3-N浓度较低在0~0.8 mg/L,方案一~方案三出水NH3-N浓度均低于0.1 mg/L。出水满足IV类水标准限值要求(NH3-N≤1.5 mg/L)。

由图5可以看出,在稳定运行阶段,强化除磷脱氮工艺出水TN浓度在2.1~5.0 mg/L,平均出水TN为3.8 mg/L,平均去除率为88.4%。强化除磷脱氮工艺采用反硝化除磷过程进行脱氮,脱氮效果远好于传统工艺,在出水具有较低NH3-N浓度的基础上,同时满足TN出水低于地表IV类水标准限值要求(TN≤5 mg/L)。

方案一中二级出水经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出水TN为1.7~4.7 mg/L,平均出水浓度为3.5 mg/L,平均去除率为18.4%,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臭氧出水中含有较高的溶解氧导致系统内溶解氧比较充足,不具备反硝化菌生长的条件,因此几乎未发生反硝化,仅靠同化作用去除了少量TN。

方案二中硫自养反硝化池的反硝化效果较优,可观察到填料表面有黄褐色微生物和气泡产生。总出水TN浓度在0.6~2.2 mg/L,平均浓度为0.9 mg/L,平均去除率为78.1%。

方案三通过反渗透处理后出水TN浓度为1.7~2.1 mg/L,平均出水浓度为1.8 mg/L,TN的平均去除率为52.6%,TN出水水质远高于地表IV类水标准限制要求。

上一页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