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分散式BAF污水处理站改造案例及若干思考

时间:2018-06-20 来源:水工业杂志 作者:刘海玉 王祎等

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的大部分出水作为河道景观的补充水源,同时缓解污水管网能力不足的压力。济南市政府建设管理的1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中,有4座主体工艺采用“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BAF)”。本文以其中某BAF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改造为例,浅谈几点思考。

一、项目背景

本文所探讨的某BAF污水处理站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主体工艺采用降流式BIOCARBONE型BAF,至今已运行10余年。进水为市政干管截留的污水,原设计建设型式采用全地下式,构筑物、设备、管廊等均建于地下,管理用房及加药储药间建于地上,主体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两级BAF”。

原设计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提标改造后水质标准执行济南市海绵城市水质排放标准。原设计进、出水水质及改造后出水水质见下表。

二、存在的问题

近1年来通过该污水处理站水质监测数据发现:出水TN、TP浓度严重超标,其余指标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主要存在工艺缺陷、运营管理不到位和设备管道破损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问题

(1)受进水管标高及重力流形式限制,调节池有效水深较浅,池容利用率低,停留时间短。

(2)进水CODcr值不稳定且高,需要水解酸化降解,但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短,池容偏小。

(3)该污水处理站采用前置反硝化工艺,根据近1年的进水水质计算BOD5/CODcr和BOD5/TN,发现污水可生化性较好,但水质基本呈现为碳源不足,原工艺缺少外加碳源。

2.运营管理问题

运营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布水布气均匀性差;反冲洗不及时且强度不足;水解酸化池布水及排泥系统堵塞严重;曝气生物滤池滤料板结、流失严重。此外还存在设备管道老化破损问题。

3.改造难点分析

通过现场踏勘调查,分析原设计图和水质水量,污水处理站改造存在以下困难:场地狭小且距离居民楼非常近,由于建设规划手续无法办理,无法增加新的处理单元;建设资金受总额限制;后期运营管理成本要求低。

三、提标改造设计

改造后的工艺流程:

上一页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