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核心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为例,阐述系统结合上位规划要求以及核心区实际需求,针对性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为类似片区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借鉴。
目前,国家及各省都出台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规定或技术导则,但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层面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各地在编制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的仅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规定的指标进行分解,忽略片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造成指标难以落实或落实后并不能解决片区实际问题;有的只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进行分解,致使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变成了低影响开发建设实施方案,达不到统筹解决片区涉水问题的目的。本文以连云港市徐圩新区核心区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编制为例,探索如何在全面分析涉水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片区特点,分解、细化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指标,引导核心区的开发建设。
1.1 基本情况
徐圩新区核心区为新建区域,是连云港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也是连云港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划分的30个海绵建设管控分区之一。核心区三面环河,一面邻海,总面积9.2 km²,现状用地以盐田为主,现状高程2.5~3.0 m。规划为徐圩新区产业配套区,用地以金融、商务、居住及商业用地为主,规划高程3.62 m,规划及现状水面率均为6.4%。
1.2 水文地质
项目区域为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 ℃。经统计近30年降雨资料(1985~2014年),结果表明,平均降雨量为867.5 mm,但不均匀。不论从场次降雨的时间分布、大小分布,还是单场雨的雨强分布,不均性非常明显,对区域排水防涝、雨水总量控制、调蓄利用都较为不利。区域地质表层为粘土,其下为约14 m厚淤泥层,地下水埋深1.0~2.5 m,土壤渗透系数约1.9×10-8 m/s,不利于雨水的直接下渗。
1.3 区域建设情况
区域内路网、水系、绿带及配套市政管网基本已建成,地块开发强度降低,已建、在建的项目只占总面积13.5%,片区建设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核心区建设情况
Fig. 1 Construction of core areas
根据《连云港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核心区各项建设指标见表1。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