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成了“污水零直排区”试点,在实现城市污水收集、雨污分流等方面成效初显。学界对“污水零直排”的解释是,对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统一收集,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到外环境,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在实际运用中,这一概念被延伸为从污水收集、转运输送到处理的全过程,不出现污水直排或溢流现象。
在实践中,“污水零直排”依靠截污纳管和污水就地处理两种工程。截污纳管是消除黑臭水体的治本之策,污水就地处理最终目的也是控源截污。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一些城市在黑臭河整治后,把原有的雨水和污水混接点全部掐断。雨污虽然分流了,但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居民区集中、污水产生量大、地下管网老旧破损严重的老城区,一旦降水量增大,排水管道来不及转运输送,污水来不及排走,就开始往外四处漫溢,要是再加上地势低洼,就会被污水淹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晴天所有污染源的收集和雨天溢流污染的控制是实现“污水零直排”的关键之举,但工程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截污纳管中采用箱涵截污等大截排系统做法,截污效果却越来越差;污水主管道运行水位长期处于偏高位状态,导致管道内污水溢出漫溢河道等。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污水收集和处理在能力上的不匹配,深层原因却是污水处理及收集能力建设规划缺少科学合理的设计。
目前,一些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建设时修建了雨污分流制工程设施,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考量、统筹安排、灵活把握。对条件具备的片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在难以分流的情况下要及时修建截污设施,做到“难分必截”,防止污染扩散。对一、二级管网近期难以延伸覆盖的片区,应因地制宜建设过渡期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做到及时收集、就地处理、安全排放,不能让污水肆意漫延,等待将来管网延伸覆盖后,再统一纳入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系统。
除此之外,还应对河湖沿线的排水口逐一排查,按照沿线周边管网建设情况,严格对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试行)》进行分类。属于分流制的污水直排口,应立即进行改造并接入现有市政污水管网,或进行中转接驳截污或设置污水应急处理设施再接入新建污水管道。属于分流制的雨水排水口,应结合初期雨水污染负荷和溢流污染情况,在管渠末端设置污水净化设施或雨水调蓄池,待降雨结束后,再将储存的雨污水通过管网输送至污水厂处理。属于雨污混接的雨水排水口和合流制排水口,应优先进行点源雨污分流改造,或增设截流井进行截污。属于河湖沿岸的居民区排水口,特别是城中村污水直排口,雨污分流改造难度大,应加快实施旧城改造,或建设过渡期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待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安全排放。
“污水零直排”意义重大。笔者认为,针对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要进一步采取生态治理等综合性措施,以期恢复生态自净能力,推动水环境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