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的消息称,据统计,今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将超过90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占到80%以上。
常规水源,大家都不陌生。可什么是非常规水源?我国目前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现状如何?未来在加快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方面有哪些新实践、新探索?围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据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副所长赵勇介绍,广义的非常规水源,涵盖了常规水源(地表水、地下水)以外的一切其他水源,主要包括再生水、集蓄雨水、淡化海水、微咸水、矿坑水等。
非常规水源在常规条件下不易开发利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通过新的技术、工艺、方法和管理措施获得。它具有特殊的水量、水质特性和开发利用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源。
非常规水源怎么用?事实上,非常规水源用途很多。我国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方向主要包括景观环境用水、工业用水、城市杂用水、农业用水、林业用水、地下水回灌用水等。
具体而言,景观环境用水根据用途可分为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和湿地环境用水;工业用水根据用途可分为冷却用水、洗涤用水、锅炉用水、工艺用水以及产品用水;城市杂用用水包括冲厕、车辆冲洗、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消防等用水;农业用水、林业用水主要指农林灌溉用水;地下水回灌用水可用于地下水水源补给、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等。
为什么要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常规水源是常规水源的重要补充,能有效促进区域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对缓解水资源短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改善和保护水生态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赵勇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他指出,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能够有效缓解新时期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其次,能够有效地降低我国水环境的污染。此外,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86.4亿立方米,其中污水处理回用量75.8亿立方米,占87.34%;集雨工程供水量9.1亿立方米,占10.92%;海水淡化量1.5亿立方米,占1.74%。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大多数省(区、市)已将非常规水源纳入了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在相关规划或工作方案中明确了各种非常规水源利用原则和利用方向,从不同层面落实对各种水源的配置。
“整体而言,我国非常规水源利用总量逐年增长,预计今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将超过90亿立方米。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还较小,在推动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在赵勇看来,问题主要集中在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
在管理层面,主要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水价与成本倒挂三方面问题。
非常规水源利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点,相比常规水资源,非常规水源的建设与处理成本较高,在行业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大力扶持。然而,针对该行业,目前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价格等方面还都缺乏实质性的国家扶持政策。
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涉及发改、水利、生态环境、住建、海洋等职能部门。各部门专项规划中虽不同程度涵盖非常规水源利用,但多头管理造成各类规划不衔接、不协调,且未将非常规水源真正纳入水资源规划配置体系,导致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生产出的水送不出去、有需求的用户又用不上水”的情况。
目前非常规水源水价普遍偏离治水成本。再生水成本一般在1.04.5元/立方米,海水淡化的成本也较高,但进入市政管网的非常规水一般不高于当地自来水价格。受市场、成本、价格等因素影响,再加上财政补贴资金有限,使得一些非常规水处理企业多处于亏损状态。
“在技术层面,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带动不足、管网建设滞后等因素都制约了非常规水源利用率的提高。”赵勇指出。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