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疫期污水厂强化消毒下的水环境次生风险研究

时间:2020-04-08 11:08:58 来源:给水排水 作者:楚文海 等

1 研究背景

城镇污水处理强化消毒,是防控新冠病毒经粪便和污水扩散传播的有效措施。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因具有广谱和持久杀菌能力,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规模巨大。然而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会造成消毒后剩余消毒剂(即余氯)进入环境水体甚至水源地(图1)。考虑到“余氯”带来的环境风险,生态环境部迅速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监测方案》,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在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余氯和生物毒性等疫情防控特征指标的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加密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风险、消除影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图1 疫情防控期间含氯消毒剂的广泛使用与介水迁移

同时,“余氯”具有高反应活性,其会与受纳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潜在毒性的副产物,部分消毒副产物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基因毒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三致特性。为了获取重大疫情防控期间污水处理厂含氯消毒剂过量使用对受纳水体造成次生环境污染(图2)的相关科学数据,徐祖信团队开展了相关实证评估。

图2 研究对象

2 水样采集

所调查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采用次氯酸钠消毒。该厂依河而建,二沉池出水经次氯酸钠消毒后就近排入城市内河河道。所采水样包括污水处理厂消毒前的二沉池出水和消毒后的排放口尾水,以及受纳河流上游(距离排放口约1200 m)和下游水体(距离排放口约100 m、1200 m、2000 m和3000 m)。该河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其流速缓慢,污水厂尾水排放量与河水流量之比约为1:5。

为更全面评估含氯尾水排放对受纳河流的影响,并避免排放尾水中余氯浓度波动的干扰,在实验室将二沉池出水消毒接触30 min后与上游河水按一定体积比混合(1:10和1:50),考察不同混合比例下受纳河水中余氯、微生物群落结构、消毒副产物等的变化规律。所有实测水样和模拟实验用水皆来自实际水体。

图3 水样采集

3 分析检测

氯含量(包括总氯和游离氯)通过HACH便携式余氯仪现场测定,测定原理基于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化合氯为总氯和游离氯的差值。

常规水质指标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测定;荧光类物质由三维荧光光谱仪测定。

微生物多样性测序分析,包括水样微DNA抽提、设计合成引物接头、PCR扩增与产物纯化、PCR产物定量与均一化、构建PE文库、Illumina高通量测序。

消毒副产物分析则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和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配合检测,检测前经甲基叔丁基醚对水样液液萃取富集浓缩。

上一页页码:[1 2 3 >>] 下一页共3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