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供水能力和供水质量不断提高,现已建成规模庞大的供水设施,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7年)》数据显示,全国已建成城市公共供水厂约2 880个。近年来,我国各地按照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展了城市供水水量、水质、水压等监测能力的建设,具备了一定的供水安全监管能力。伴随着在线监测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和城市供水单位对于革新供水行业的传统监管方式、提高供水监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智慧水务”建设在各地蓬勃开展。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通过水专项课题的开展,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技术平台。但一方面当前供水监管中存在实测指标不全面、监测频率不达标、风险预警不及时等问题,另一方面仍有部分地区的供水运营管理相关业务是以现场经验判断、手动操作、人工报数等传统手段为主,大中城市供水单位每日积累的海量供水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几乎尚未被挖掘利用。据初步统计,我国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等36个重点城市的130多个公共供水厂,每年积累的水质信息就多达1 350万余条。当前供水大数据所蕴藏的信息利用潜能已越来越为业内所共识,部分城市供水单位开始利用供水大数据开展了漏损控制、管网健康度评价管理等工作。国外一些供水单位对供水数据的应用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英国联合水务用供水数据预测未来用水量,从而提前做好生产预案;荷兰的Vitens公司针对管网建立了预警系统可以在2 min内识别爆管事件;欧盟资助的智慧水务项目也在研究根据用户用水习惯预测未来用水量和消费趋势等。
当前我国各地的供水监管信息化水平虽有差异,但信息化建设进程正在提速发展。“十三五”期间,依托“城市供水全过程监管平台整合及业务化运行”课题,多家供水单位在建成了业务应用系统模块基础上,正在探索进一步提高信息应用效率、提高监管水平。
2.1 内部来源
2.1.1统计报表数据
一是可从城市供水单位、水质检测机构等单位获取水质数据,包括水源水、水厂各工艺段进出水、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龙头水等环节的水质检测数据;二是可从城市供水单位获取生产数据,包括设施资产、设备工况、材料库存、售水情况、供水用户信息、供水管网信息、设备维护检修记录、服务投诉信息等。
2.1.2 设备自动监测数据
一是可从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单位收集获取设备自动监测数据,包括在线采集的水量、水位、水质等实时数据;二是可从城市供水单位获取现场作业数据,包括员工通过移动设备人为实时远传的地理位置、供水用户水量、事故特征、现场照片、视频等数据。
2.2 外部来源
除了获取城市供水系统内各部门数据,还可从环保、水利、气象、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获取与城市供水相关的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
此外,在不影响被访问的网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采用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例如网络爬虫等技术,可获取政府机构、企业等组织提供的与供水服务有关的免费开放数据,包括供水水质信息公开数据、供水事故信息、人口数据、建筑信息数据等。
应用场景及实践案例
3.1 水源和水厂大数据应用
3.1.1 水质风险关键指标筛选
在水质日常监测、风险预警和管控过程中,通过对水源、水厂,以及输配水过程中的水质指标及其环境类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水质指标之间、水质指标与其它环境类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可筛选出水质风险关键指标。
以筛选可预测水源水体富营养化的水质预警指标为例,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对某市水库近5年的原水水质月检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包括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硝酸盐(以N计)、氮磷比、pH、浑浊度、叶绿素a等9项水质指标。皮尔森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原水中叶绿素a与硝酸盐、总氮、pH、总磷、氮磷比、氨氮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氨氮和磷元素是水源水中藻类增长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初步筛选将pH、总磷和氨氮指标纳入预测水源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预警指标。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