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质安全问题。中线工程通水后,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但也面临跨渠桥梁交通事故突发水污染、排洪排污设施暴雨洪水漫溢污染等风险。
第一,构建多阶段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策略。中线工程由于输水路线长,涉及范围广,沿途气候变化明显,存在春秋季藻类繁殖较快,冬季部分河段会结冰、部分河段仍然在开河的状况,不利于调水工程整体安全运行。因此,需要针对不同输水时期制定相应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调控策略。根据污染事件风险等级和突发水污染应急调控技术,结合污染事件及工程特征,形成中线工程应急调控决策模型,并针对常规输水期和冰期输水期提出相应的应急调控策略。
第二,筛选中线潜在风险源,建立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库。对南水北调中线输水工程沿岸潜在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明确中线干线工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典型污染物及其特性,并对典型污染物进行分类,分别给出应急处置技术。研究不同污染源对中线输水工程的危害性,总结不同风险源污染事故的应急技术。
第三,研发中线全线高仿真、高精度、高效率的数值模型。建议利用实测水位、流量数据构建中线局部二维水力学水质仿真模型,展示不同观测时刻污染物在渠道中的扩散情况、同一时刻不同观测位置污染物扩散情况等。建议在原有的中线全线一维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模型基础上,利用中线实测数据对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和应用,识别中线工程的水动力、水质参数,建立高精度数值模型。此外,快速应急反应是关键,建议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的时空网格自适应方法,提高水动力计算速度。
作者单位:雷晓辉、张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尚宇鸣,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龙岩,河北工程大学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