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行业综述 >> 

环境时评:有了河长制,不等于河“长治”

时间:2021-09-09 07:34:31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多措并举发挥好河长的“探头”作用

首先,河长制的相关机制要落到实处。河道管护责任落实主要在乡级河长,要不断优化乡级河长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此外,乡镇人事调动比较频繁,要及时更新乡级河长信息,完善各级河长的联动机制,避免出现问题后找不到人、找错人。当然,还要保障河长能够有时间进行高效巡河,避免走马观花,形式巡河。

其次,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河道管护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河道管护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基层建议,一方面要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巡查、养护、保洁,做好河道管理保护;另一方面,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进行保洁的工作方式。

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每人从自己做起,杜绝向河道乱扔垃圾等破坏河道、沟渠生态环境的行为,全面配合河长制工作。村民委员会可将农村河道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自觉保护河道的良好习惯。

下篇:河长制呼唤河“长治”

基层河长缺兵少将,日常河道巡视保洁工作要靠发动村干部和群众志愿者;基层河长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素养,履责能力受限;一些地方自然灾害多发,河流治理难度加大……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基层河长制的治理效能。

推动“有章可循”转向“有法可依”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各省份在推进河长制过程中的力度、做法、效果不一。在山东,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动执法机构、打造信息共享平台等,形成以河长为首的多部门联合治水。2021年年底前要确保所有的市、县(市、区)均建立较为完备的河湖长制系统平台。

甘肃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置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激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建立河湖警长机制,共设置省、市、县、乡四级河湖警长1758名,常态化开展河湖联合执法行动。甘肃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还将河湖治理工作纳入监督和干部考核范围。

水利部门负责人、河长认为,河(湖)长制度目前体系建立起来了,但距离从整条河流上的系统治理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加强流域统筹、部门联动。河长办统筹协调,进行分办督办,督促发挥好“河湖长制”平台的职能职责。

加强人、财、物、技等要素保障

甘肃省陇南市近年来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暴洪泥石流灾害易发频发,坚固的河堤也难以抵挡来势汹汹的洪水。陇南市康县太石乡党委书记黄世说,去年陇南812暴洪灾害冲毁了太石乡1/3的重点河堤,沿河村庄农田、道路、房屋等出现不同程度损毁,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修复加固河堤已经成为陇南各级河长的迫切愿望。然而,陇南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地方财政难以支撑流域内河堤的加固修复工程。

黄世介绍,日常河道保洁主要靠发动村干部和群众志愿者,缺少专职岗位。此外,河域保洁和管护与路面保洁不一样,往往在远离村庄和雨季作业时风险较高,若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缺兵少将的河长,难以有效实现“河域无垃圾”常态化保洁。

黄世建议,一是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支持各级河堤建设,各级政府应将河堤建设与沿岸开发治理相结合,开展河域综合治理项目。二是设立公益性岗位,开展相应技能培训,给河长配“兵”,提高常态化保洁能力。

将跨界河流纳入流域综合管理

贵州省黔西市水务局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熊礼富认为,河湖划界工作要求划定保护范围,有的河流经过村庄,老百姓过去修的房子,挨着河肯定存在排污的问题。河湖有保护宽度的要求,但有的老百姓在河边已建房多年,也只能口头去讲,没有实质性地保护起来。原则上保护范围以内不能居住,但产权又是老百姓的,基层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跨界河流问题,除了乡镇跨界,县与县之间的界河,存在上下游、左右岸的问题,河长虽然管,但河段太长,有的无人无路。部分水库、山塘产权不明晰,导致责任人落实不到位,属地管理有名无实。跨界河流应纳入流域综合管理。

地处山东的微山湖地势低洼,承接着苏鲁豫皖4省38县(市)53条河流来水,成为3.17万平方公里流域的“集中纳污区”。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四级调研员王云说,湖区周边排放标准不一样,山东的河流排放标准为三类水,其他省份则为四类水,有的指标相差5倍多。虽然水在河里达标,入湖却都成“污水”。“达标”排放的客水经过一些含盐量原本就高的地表后,进入微山湖时的含盐量更高。

贵州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负责人邓卿说,目前,贵州和邻近省份在跨区域河流地区进行联防联控,在赤水河流域选了5个县市互派副河长,彼此有了沟通的桥梁,此模式应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上一页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