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领导之声 >> 

全文实录: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答记者问

时间:2019-03-12 10:00:57 来源:生态环境部 中国网 作者:

第四是带头。在我们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有问题,交办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跟企业商量,也给予企业相应的整改时间,需要半个月就是半个月,需要一个月也可以,更长时间也可以,三个月也好甚至半年。包括我们在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那些未批先建的、还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也是先发许可证,在许可证里明确有个整改期限,整改期限也根据情况,有的短有的长。整改期限到了,如果还没做好,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应该说,我们做了这四项工作以后,“号召”、“规范”、“查处”、“带头”,对于遏制和制止“一刀切”的现象还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在继续做好这四项工作的同时,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好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在这方面做好工作,尤其是规范好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和监督工作。第二,我们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既监督又帮扶,真真正正设身处地帮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环保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增进这方面的意识。总而言之,对“一刀切”我们是坚决反对、坚决制止的,后续在履行好职责、做好监管的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好他们面临的问题,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谢谢。

湖北日报记者:我从长江边来,我们想为长江而问。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长江病了,病得不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湖北为长江大保护做了许多工作。请问部长,保护长江母亲河下一步有何考虑和安排?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有什么举措?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这几年,我们生态环境部会同沿江11个省市和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规划计划。先后制定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为抓好长江保护提供了基础和指南。

第二,夯实地方责任。我们在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例行督察全覆盖的基础上,去年又对其中8个省开展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通过督察进一步夯实了地方的责任,传递了压力。

第三,推动绿色发展。指导支持11个省市初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同时还开展了“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编制试点工作。所谓“三线一单”,指的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

第四,解决突出问题。这两年我们抓住重点,推动相关工作,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经过两年的时间,长江沿线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一共1474个,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整治,完成率达到99.9%。

二是黑臭水体的整治。这个大家也很关心,到目前为止,长江沿线省会以上城市的12家黑臭水体整治已经超过了90%,其他地级城市现在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三是把长江沿线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非法倾倒、非法转移问题当成重点来进行专项整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我们排查出1308处,最后是1304处得到了很好的整改,完成了任务。

四是开展“绿盾”行动。将长江流域作为重点,也推动解决了一批在自然保护区、其他各类保护地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问题。

五是夯实基础,推动建立健全相关监测体系。另外,还组织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合研究,向沿线58个地市派出专家组进行现场跟踪研究和对当地的技术指导,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我们必须要说,长江当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去年8月到11月,我们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方面组织了一支专门力量,到11个省市40几个地市进行了暗查、暗访、暗拍,发现了不少问题,统计下来有160多个。这些问题说实在的触目惊心,让人警醒,充分说明我们长江确实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形势还是非常严峻。

下一步,我们要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尤其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里面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尽快能够见到成效。对生态环境部来讲,我们2019年主要抓八个方面的工作,有四个方面是前两年已经开展的,前面我已经给大家报告了成效。一是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二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三是“绿盾”相关行动,四是进一步深化“清废行动”,进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问题。

除了这四项以外,还有四项新的工作:一是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长江整个流域540个国控点,还有12个是劣Ⅴ类水体,我们要把这12个当成重点,来推动进行整治。二是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三是“三磷污染”的专项整治。“三磷”指的是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这个对长江的污染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四是11个省市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专项整治。要把这新的四项工作一并做好。

您刚才的提问还有个生态补偿的问题。我们治理环境,一方面需要运用好行政和法治的手段,另外一方面也要运用好市场经济和技术手段。生态补偿恰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手段、市场手段,这些年我们也是一直在推动落实,从当年新安江的上下游补偿,到后来的汀江、韩江、九洲江、滦河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长江的生态补偿现在也在积极推动中,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我们联合下发了文件,也召开了会议进行部署。去年,中央财政资金拿出50亿元用于推动支持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深化、运用好生态补偿机制。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这几年中国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效果也比较明显,而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有一些声音提出,为了应对这个压力,环境监管力度是不是有所放宽了?您对此有哪些评论?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今年“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就是3月2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我记得就有记者提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您讲的是“有一种声音”,他讲的是关于环保“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讲环保搞“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刚才有记者也提到了。第二种声音就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些地方放宽了、放松了。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先生就此做了解答,我觉得那个解答非常好,我也完全赞成。这里我想补充说明强调三点。

第一,这两种声音反映的现象、情况确实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是发生过的。但是,就全国而言,它不是主流,不是一个普遍现象。

第二,对这两种现象、两种倾向、两种问题,我们生态环境部都是坚决反对的,发现了也是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关于“一刀切”,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很明确,见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含糊。关于第二种现象,我们当然也是坚决反对,因为它完全不符合中央的要求。刚才我也跟大家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讲得非常清楚,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很清楚的,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我们也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把这个当做重点。如果发现哪些地方该做的事、能做的事,你不做,为了一时的利益,让保护为发展让路,那我们是盯住不放,该追责的要求严肃追责,非常清楚。

第三,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把这些工作做好,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的力度和势头,确保能够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尽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打法,我在部长通道上也向各位进行了汇报,“4567”。我们一定继续把这“4567”贯彻好,争取能够见到更好的成效。谢谢。

"

上一页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