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领导之声 >> 

黄润秋部长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时间:2020-05-27 11:17: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

导 读

5月25日下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2020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开启。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看到,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也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想请您介绍一下生态环境部将怎样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谢谢您。

黄润秋:好的,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像您刚才谈到的,今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我理解这句话,总书记是把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作用说透了。因此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期间,怎么样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生态环境保护的满意答卷,就非常重要了。这方面,生态环境部有那么几点考虑。

第一,我们认为,还是要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要做到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遇到挑战,就放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对环境监管和环境准入的要求。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能就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那就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或者是我们会走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想,这一点各位记者朋友也好,我们广大干部群众也好,是不会答应的。因为这些年来,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环境质量改善也是非常显著的。如果再走回到老路上去,我们多年的成果就可能付诸东流,所以我想这一点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因此,在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方面,我们要做到三个坚定不动摇。第一个不动摇,就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第二个不动摇,是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第三个不动摇,是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我们原则不能改,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标准也不能降。

第二,在把握好战略定力的前提下,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也要把握好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我认为,前面是个战略问题,这是个战术问题。在战术问题上,统筹疫情防控,我认为我们要更加注重精准治污,更加注重科学治污,更加注重依法治污,更加注重因时因地因事采取适宜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最近按照“三个治污”的要求,我们也提出了“五个精准”。第一个精准是问题精准,第二个是时间精准,第三个是区位精准,第四个是对象精准,第五个是措施精准。另外,为了服务好复工复产,支持好“六保”,我们也出台了两个正面清单,一个是环评审批的正面清单,另外一个是监督执法的正面清单。那么这两个清单都实行了一段时间了,总的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地方也是满意的,也是欢迎的。因此,我们还将继续做下去。总的来说,在疫情防控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准上。我们历来反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搞“齐步走”,搞“撒大网”,搞千篇一律。

第三,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下,我们更加要注重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帮扶,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已经陆陆续续派出一些指导帮扶工作组,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市,深入到县,深入到企业,帮助地方发现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一些当下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提高地方的治理能力。另外,我们也要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到企业,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企业的绿色发展。

总之,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把握好工作推进的节奏和力度,既服务好“六稳”,支持好“六保”,同时又圆满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去年北京收获了近年来最多的蓝天。“十三五”在即,请问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如何?我们所确立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各项目标能否实现?另外在这几天的讨论中,代表委员也十分关心“十四五”的环保规划,那么“十四五”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部署,来建设美丽中国?谢谢。

黄润秋: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十三五”已经过去了四年多了,总的来看,“十三五”的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推进还是很顺利的。根据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们的调度统计,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也是比较好的,我们可以报告大家。

在“十三五”规划里面所确定的生态环保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中,我们到2019年年底,有7项已经提前完成。这7项里面,包括4项总量指标,也就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项环境质量指标里面,已经完成了3项,哪3项呢?第一项是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求,这项指标到2020年应该是比2015年降低18%。到2019年年底,我们已经降了23.1%,也就是说已经超额完成了5.1个百分点。两项水的质量指标也是很好的,一项是Ⅰ-Ⅲ类的优良水体,说得通俗点就是好的水体,按“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要达到70%,去年年底我们已经达到了74.9%;劣五类水体,通俗点说就是差的水体,“十三五”的规划目标是小于5%,我们去年已经降到了3.4%。所以总的来看,气也好、水也好,总量也好、质量也好,我们工作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完成情况也是比较好的,这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这两年,老百姓普遍感受到周围的蓝天白云多了,绿水青山多了,幸福感也增强了。但是我们还有两项指标没有完成,在今年要继续努力。一项是单位GDP的碳排放,另外一项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这两项指标今年我们还要努力去完成,有一定难度,但是我们也有信心把它完成好。这是刚才你提的怎么样评价“十三五”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那么“十四五”我们怎么考虑呢?我想,在看到我们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我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是在一个低水平上的提升。这样一个改善程度,或者说我们这样一个状况,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来概括当下的形势。第一个没有根本改变,就是我们国家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第二个是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第三个是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基于这“三个没有根本改变”,我们认为,下一阶段我们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仍然是非常严峻和艰巨的。换句话说,我们目前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还需要我们在“十四五”继续努力,继续奋斗,继续攻坚克难。

因此,基于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我们对“十四五”也有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就是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污染物减排,抓环境治理,抓源头防控,这是我们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从源头防控,降低污染物排放。因此“十四五”我们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然是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另外,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上一页页码:[1 2 >>] 下一页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