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领导之声 >> 

面对艰巨任务,“十四五”绿色转型如何布局?

时间:2021-04-07 07:50:13 来源:望 作者:王仁贵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记者: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十四五”更加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为国内外广泛关注。这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黄润秋:“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设专章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提出,“十四五”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这些为我们谋划“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我们正在积极推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将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持续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正在加快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专项规划,下一步,将抓紧研究提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顶层设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记者:要实现新目标新要求,我国面临着哪些艰巨的任务?

黄润秋:对照新目标新愿景新要求,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全面绿色转型的基础依然薄弱,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最突出的是“三个没有根本改变”,即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特别是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

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推进绿色转型

记者: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集哪些重点来推动绿色转型?

黄润秋:面对复杂形势和诸多挑战,我们将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道,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减污降碳为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大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力度,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壮大节能环保等产业,激发绿色低碳的新动能,不断增加绿色发展韧性、持续性、竞争力。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气”,就是要实施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降碳”,就是加快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强生态”,即统筹开展各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监管。“增水”,就是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继续增加好水,提升水生态安全。“固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受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以及固体废弃物环境污染治理。“防风险”,就是要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加强监管,确保核与辐射安全。

三是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项目建设和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加快建设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

四是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五是广泛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推广机制,扩大低碳绿色产品供给。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推动生产方式和供给绿色转型。

记者: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时间表,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黄润秋: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世界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

一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海洋治理等领域国际合作。我国将继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筹备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扎实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二是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共同维护全球化进程,共同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稳定的全球产业链,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低碳绿色产品装备研发应用,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担当绿色低碳发展引领者。应共同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支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持续实施,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方向迈进。

水世界社区,让水处理更简单!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上一页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