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的五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认识程度之深、政策举措之实、投入力度之大、群众满意度之高前所未有
➤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潮流,代表了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4亿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这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黄润秋说,“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也就是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是我们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在黄润秋看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的一大发展理念,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们处理好发展和保护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黄润秋说。
记者:“十三五”规划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五年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黄润秋:过去五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均圆满超额完成。其中,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为87%(目标84.5%);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相比2015年下降28.8%(目标1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83.4%(目标70%);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0.6%(目标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均在2019年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基础上继续保持下降。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取得决定性成效,生态环境部量化调度的54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人民群众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环境“颜值”普遍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的五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认识程度之深、政策举措之实、投入力度之大、群众满意度之高前所未有,为“十四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就是环保人努力的方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在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是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环保不负青山,促发展不负生态。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破解发展与保护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
四是必须坚持推动形成大环保工作格局,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都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五是必须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运用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筹强化监督等手段,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必须强化作风和能力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旗帜鲜明讲政治,狠抓作风和纪律建设,着力打造规范化、专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效能。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