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注资300亿元,专用于固废资源化处置及土壤修复;中核集团成立环保子公司,打造以核环保为主的产业体系;葛洲坝集团与北京环卫合作,计划共建北京全口径固废处置利用平台……近期,央企纷纷加码,展开了以“环保”为核心的跨界抢滩。将与其交锋的,是近5万家环保民企。
2017年在突破5.8万亿元的基础上,环保产业有望在2020年左右达10万亿规模。巨大的潜力空间、利好的政策支持及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吸引着传统环保民企与央企大佬争相“抢食”。两大阵营交织,将推动环保产业格局如何变化?
“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处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产业结构深刻变革期,有2000多家央企及地方国企转型或参与进来,尤其这几年,趋势非常明显。对传统民企形成一定的挤压,但也是机遇。”近日在2018年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下称“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说。
“跑马圈地”的大戏愈演愈烈。以国资委直接监管的97家央企为例,进驻环保市场者就超过半数,而占据五分之一席位的能源央企更是全数涉足。借助资本追加、并购联营、整合重组等方式,这一趋势今年还将延续。
业内专家指出,央企、民企竞相加码,现已成为环保产业的主流情形,但二者各有优劣,“抱团”构建共荣的产业生态,才能真正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央企整合重组新重点
每年保持15%以上增长,2020年达10万亿规模——庞大的市场潜力,让环保产业备受青睐。1月15日的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环保”首次被作为重点提出,成为央企重组整合的新路径之一。
东风来袭,抢滩加速。以能源行业为例,目前已有中广核于年初宣布把水务环保列为重点新兴业务,中核集团以核环保为主将打造环保产业体系;中石化方面表示,“十三五”期间注资300亿元,用于固废资源化处置及土壤修复,并将其作为新的增长点;华润电力则将建设亚洲首个燃煤电厂碳捕集测试平台,大力推动碳减排……据不完全统计,一半以上能源央企已明确了今年的环保新战略。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