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危害巨大、值得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环境污染问题。微塑料体积微小、吸附污染物能力强,给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危害。在此背景下,我们亟需相关的政策标准对市场加以规范和引导。
协力共治微塑料污染 海洋PM2.5如何“塑战速决”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耗国,微塑料污染防治形势严峻。但是,由于现阶段对微塑料污染的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加以限制管理。全国政协委员李晓安提出相关建议,尽快制定我国微塑料标准,加强微塑料污染防治。
在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微塑料污染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同时,微塑料污染还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为重大全球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污染问题。一次性塑料污染治理已成为世界共识。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是海洋环境中一种新生的污染物,被科学家称作“海洋PM2.5”。民进中央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海洋中约有5.25万亿件塑料垃圾,其中92%是微塑料。
微塑料不仅体积微小,还具有吸附污染物的能力。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添加了塑料微球的洗手液、香皂、牙膏和各种日化产品依然被广泛使用。由于微塑料体积微小,无法被污水处理厂过滤设备截留,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大量富集。它们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且难以降解,给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据新华社早前报道,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超过3亿吨,其中约有10%的塑料会进入海洋。一些沿海国家的鱼类、贝类、食盐等食品中也检验出了微塑料。爱尔兰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在检查了233条北大西洋的鱼后发现,几乎四分之三的鱼的消化道中存在塑料微粒。
海洋生态环境是一个系统性的环境,也是全人类的自然资源财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
针对微塑料污染问题,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制定相关标准,加大对微塑料污染治理的研究投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同时,研发出微塑料的替代品,减少甚至取缔微塑料的使用也非常重要。
据悉,来自哈佛韦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虾壳中提取出了一种名叫壳聚糖的物质,开发了一种可以完全降解的生物塑料。这种塑料易降解,还能在降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养分,为可降解塑料带来了光明、廉价的应用前景。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将陆续出台禁止使用微塑料的相关规定。欧美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些塑料微球带来的微污染的严重性,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法令和采取行动来进行治理。美国伊利诺伊州将于2018年在全美率先禁止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塑料微球,并将于2019年禁止销售含有塑料微球的化妆品。
在微塑料污染的治理过程中,需要各个国家一起努力,需要统筹全局的顶层设计,需要推进污染治理的制度保障,需要生产商、企业承担生产者责任,需要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只有实现社会共治、全球共治,我们才能真正破解微塑料渗入生态环境的难题。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