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水务要闻 >> 

行刑衔接:长江环境犯罪治理步入“重典期”

时间:2018-07-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峰

导读

理顺“行刑衔接”,需要变移送信息为数据共享,“打通环境执法部门与公安部门、检察机关的数据平台,让执法部门办案中的数据、流程,能够同时被公安部门、检察机关所了解”。

两千多吨工业污泥,从江苏、浙江等地的9家企业运出,经过层层转包,被用三艘船分两次倾倒在安徽省铜陵市一处江滩边。

倾倒的污泥中含有重金属、石油溶剂等有害污染物。事后,仅应急监测、清运和处置就花费794万余元,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经估算约为317万余元。

7月16日,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12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同时还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起长江安徽段跨省非法倾倒固废案被命名为“1·26”案件。

记者了解到,针对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司法部门正在加大运用严厉的刑事打击手段。7月9日至10日,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提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十项检察举措”,依法严惩危害长江生态环境犯罪位居首位。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7月10日强调,要把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服务大局的重点任务,在打击犯罪、维护公益等方面有更实举措、更大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法治产品、检察产品。

1997年刑法设立环境资源类罪名以来,污染环境犯罪案件长期处于低位,呈现“判决少、处罚轻”态势,但近年来,污染环境罪案件数量迅速增加。专家认为,此类案件还将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更趋顺畅后持续上升。

污染环境罪近年成倍增长

“1·26”案件其实是被安徽省公安部门侦办“10·12”案件时牵出来的。2016年7月27日至2017年5月21日期间,宝勋精密螺丝(浙江)有限公司明知废水处理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却将其产生的酸洗废水污泥作为一般固废,交给没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人进行处置。

而承接人伪造了有关国家机关、公司印章,制作虚假的公文、证件等,并联系接收方,最终在江苏省多地、安徽省铜陵市非法倾倒危险废物酸洗污泥共计1071.61吨,其中在铜陵市长江堤坝内非法倾倒酸洗污泥62.88吨。

“10·12”案也于7月16日被提起公诉。据报道,非法倾倒和非法排污一起,成为污染长江的两大“杀手”,涉及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案件主要集中在这两类。

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0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检察机关办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类案件,共批捕8555件13013人,起诉28858件47350人。

“但资源环境类犯罪中,资源类刑事案件占多数,环境类案件占少数。”一名湖北省某地级市检察院检察官7月17日告诉记者。

《刑法》中的环境资源犯罪包括5类,其中动物、植物、矿产、土地资源类犯罪就占了4类。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为了加大对污染环境的打击力度,将原有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改为污染环境罪。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污染环境罪”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公布的2012年一审污染环境罪判决书只有1份。

在此之前,全国法院宣判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案件也数量极少,根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1-2010年总计只有37个判决案件。

除了案件数量少,判决案件的量刑也普遍较轻。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焦艳鹏统计了全国2340件污染环境罪案件判决书发现,超过87%的被告人被处以1年半以下的有期徒刑,而该罪的最高刑为7年。在有些地区,超过70%的资源环境类犯罪被判处缓刑。

污染环境罪打击不力的局面在近年得到改观。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环境法学权威吕忠梅认为,2013年和2016年,“两高”两次出台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成效明显,对案件数量产生直接影响。

记者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2014年的污染环境罪判决达到852份,是2013年的23倍,并在此后逐年增加,2017年已达到1609份。

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依法从严打击原则,对群众反映强烈、犯罪性质恶劣的案件,及时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优先受理,快捕快诉。并要求采取挂牌督办、现场指导、联合督查等形式,集中力量办理一批社会影响大、具有典型意义的重大案件。

上一页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