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应对外来风险变化影响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消费升级必不可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设130项,在建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高标准农田加快建设,一批铁路重大项目建成运行。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赵亚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发改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农业、民生和环保等领域补短板的投资,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大意义。根据最近70天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各类文件来看,国家发改委还是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了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外,还注重能源、环保等领域,并尽力为民间投资提供有利条件。
据悉,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376亿元,集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
近两个月,国家发改委对多个重大项目进行了批复,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关于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项目总投资估算38.66亿元。8月12日,公布了《关于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的批复》,同意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6号线、7号线、8号线、S1线等4个项目,规划期为2018年至2023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对记者表示,稳定投资对稳定经济发展和优化供给结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能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力。后续的投资重点将会结合补短板工作,重点在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交通重大项目储备、加大水利补短板力度、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支持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开展。
顶点财经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对记者表示,为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接下来将精准聚焦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补短板领域,按照近期、中期、长期分类储备一批补短板重点项目,加快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等方面前期工作,指导地方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和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稳有序,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要。
宁吉喆表示,要加大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民生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加快破除各类不合理门槛,促进民间投资;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拓宽投资资金来源;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促进投资自身良性循环,促进投资和生产消费良性循环。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