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重点领域节水
1.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
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建设和现代化改造,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集约化,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科学合理确定灌溉定额。积极推广测墒灌溉、保水剂应用等农艺节水措施,推行水肥一体化,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和建设,发展节水渔业。
2. 加快工业节水减排
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对超过取用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改造。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推进现有工业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新建企业和园区要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强化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建立完善计量体系。
3. 加强城镇节水降损
加快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降低供水管网漏损,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从严制订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
(二)严控开发规模和强度
4.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重点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根据水资源条件,推进适水种植和量水生产。严格控制发展高耗水农作物,扩大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在无地表水源置换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实施轮作休耕、旱作雨养等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
5. 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结构
在地下水超采地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流动,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鼓励创新性产业、绿色产业发展,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过剩产能,依法依规压减或淘汰高耗水产业不达标产能,推进高耗水工业结构调整。
(三)多渠道增加水源供给
6. 用足用好南水北调中线水
加快完善中线一期配套工程,加强科学调度,逐步增加向华北供水量,为地下水超采治理创造条件。同时,在保障正常供水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丹江口水库水源条件,相机为京津冀河湖水系进行生态补水,回补地下水。
7. 增供南水北调东线水
抓紧实施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通过用足供水潜力和适当延长供水时间,增加向京津冀地区供水能力。加快东线二期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8. 适度增加引黄水
根据黄河来水情况和流域内用水需求,在现状用水基础上和来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相机为海河流域增加补水量。
9. 加大当地水和非常规水利用
做好当地水利用挖潜,用于地下水压采和回补地下水。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大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实施雨水集蓄利用改造。在有条件的沿海城镇,将淡化海水作为市政新增供水及应急备用水源。推动矿井水和微咸水利用,因地制宜修建矿井水利用和净化设施。
10. 实施地下水水源置换
加快城镇供水水源置换。充分利用当地水和外调水,加快配套供水工程建设,加大水源切换力度,强制性关闭自备井,有效压减城镇生活和工业地下水开采量。对超采区农村乡镇和集中供水区,具有地表水水源条件的,加快置换水源。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城市返还给农业的水量,加大雨洪水和非常规水等水源利用,适当利用外调水,实现农业水源置换,压减农业对地下水的开采量。
(四)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
11. 实施河湖清理整治
考虑补水水源、入渗条件、地下水补给效果、河湖区位重要性等因素,实施清理整治,为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提供稳定、清洁的输水廊道。
12. 实施河湖相机生态补水
根据当地水、外调水、空中水等水源条件,充分挖潜开源、科学调度,增强水源调蓄能力。通过多水源联合调度,在保障城乡生活生产正常用水的前提下,对完成清理任务的河湖,相机实施生态补水。
13. 开展地下水回补试点
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和上游水库等补水水源、河道入渗条件、地下水补给效果、河流区位重要性等因素,在河北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开展试点。结合水源条件和河湖治理情况,逐步推进其他河湖生态补水和回补地下水。
(五)严格地下水利用管控
14. 强化地下水禁采限采管理
在地下水禁采区,除临时应急供水和无替代水源的农村地区少量分散生活用水外,严禁取用地下水,已有的要限期关闭;在地下水限采区,一律不新增地下水开采量,。
15.关停城镇自备井和农灌井
按照“应关尽关、关管并重、能管控可应急”的原则,着力推进超采区机井封填工作,加快关停城镇集中供水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对成井条件好、出水稳定、水质达标的予以封存,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在利用地表水灌溉水源有保障的区域和退耕实施雨养旱作的区域,对农业灌溉机井实施封填;在深层承压水漏斗区,对农业灌溉取用深层承压水的机井有计划予以关停。 [MARK][MOREPAGE][/MOREPAGE][/MARK]
16. 严格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
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重大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促进区域发展、城镇规模、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均衡。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制度,对地下水超采地区,严把取水许可关口,不得新建扩建高耗水项目。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对节水不达标的工业企业、城镇用水户、灌区,大力推行节水。加强对地下水用水大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
17. 健全地下水监测计量体系
抓紧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监测体系。健全地下水取用水户监控与计量,城市和工业用水严格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安装计量设施;农村地区暂不具备安装用水计量的要推广“以电折水”等方法,实现用水计量。
18. 推进水权水价水资源税改革
落实水资源税改革要求,确保超采地区地下水税额标准高于非超采地区,特种行业取用水税额标准高于其他行业;从严核定用水限额,对超过限额的农业生产用水征收水资源税。建立统一的综合水价体系,使取用地下水的成本明显高于外调水和当地地表水。落实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工业用水差别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加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力度。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将用水总量逐级分解落实到不同行政区域和用水户,明晰水权,制定农业水权交易细则,引导农业用水户将水权额度内节余水量进行交易。
(一)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逐级分解任务
华北地区相关省市要依据本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明确相关地方人民政府任务分工、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三)加大投入力度
相关省市要切实落实地下水超采治理的主体责任,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探索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创新投入机制,并建立资金安排与治理成效挂钩机制。注重运用市场化方法,拓宽投融资渠道,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建设。
(四)加强督导考核
有关部门加强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各地任务落实情况,定期总结方案实施进展,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对华北相关省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华北地区相关省市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压采措施不落实、压采目标任务未完成的要进行问责。
(五)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作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公众惜水护水意识,提高全社会节水责任感和主动性,形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推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成效。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