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基本民生问题。日前,天津大学牵头联合6家单位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资助下,研发成功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及装备,彻底解决地下水放射性点源污染问题,实现出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该技术目前已有成功应用案例。
针对突发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天津大学环境学院课题组开发了逆流吸附-超滤除铯、造粒沉淀-超滤除锶和化学沉淀-超滤除碘技术,并研制出3套20 m3/d的应急处理装备。一旦有核事故发生,应急处理装备可随时运抵事故现场,针对突发放射性污染泄漏开展应急处理。逆流吸附-超滤技术对放射性铯的去除率高99.0%-99.9%,造粒-超滤技术对放射性锶的去除率高达99.0%-99.8%。化学沉淀-超滤对放射性碘的去除率高达90%-97%。三种技术的产泥量很低,方便后续污泥处置。
与此同时,课题组根据持续低放射性污染水源水多含铀、钍、镭等核素,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集成工艺一体自动化治理模式,研发“混凝沉淀+多介质吸附+超滤+反渗透”组合净水系统,可适应集中式给水厂的放射污染处理。经过净化后,水中放射性指标去除率接近100%,处理出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课题组同时开发了铯、锶、碘核素高效去除吸附剂。硅基钛酸盐复合除锶吸附剂NaTi/SiO2,对自来水中不同浓度的锶离子的去除效率不低于99%。硅基SiPyR-N4阴离子除碘吸附剂,对于各种条件下碘离子的去除率均高于90%,对碘离子浓度为1mg/L的自来水,去除效率可达到95%。硅基磷钼酸铵复合除铯吸附剂AMP,对1mg/L的初始浓度,AMP/SiO2对铯的去除效率甚至超过98%。
针对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浓缩废液和废渣,课题组研发了放射性废物活性粉末混凝土固化技术和真空膜蒸馏浓液浓缩技术,真空膜蒸馏系统出水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关键指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实现了放射性废物的固化、稳定化。
该研究开发的相关技术及产品为放射性污染饮用水的安全处理提供了先进系统的技术与经验,为政府应对放射性突发污染、以及无替代水源地区的饮用水放射性污染提供解决方案,对于提高饮用水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火箭军工程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同济大学、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和济南市长清区自来水服务中心等单位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