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更加突出科学施策。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各地根据《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实施企业分类分级管控,达到A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不采取减排措施,B级企业适当少采取减排措施。
三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别化指导,结合本地产业特征、发展定位等,科学确定治理方案。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正在向相关部门、地方、专家等征求意见,待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后,生态环境部将向媒体朋友通报,同时指导重点区域各城市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崔书红:谢谢。这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性会议,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世界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大会的筹备。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访,与法方发表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两国将共同努力,推动全球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迎接2020年底在中国召开的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今年2月13日,由韩正副总理主持召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方案。会议决定成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要求把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办成一届成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目前,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并投入全面运转,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公约》秘书处保持密切沟通,切实履行东道国义务,积极推进框架文件制定进程,全面做好大会宣传,细致开展会务准备,确保将大会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需要我们共同参与。让公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参与感也是我们近年来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第一,减少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自觉与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滥捕乱猎、滥采乱伐等行为做斗争。第二,保护物种多样性,杜绝猎杀珍稀动物,停止野生动植物的贩卖交易,不吃野味,不穿野生动物皮毛做的衣服,不把野生环境的龟、鱼、鸟等作为宠物喂养等。第三,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野外摄影和游览时,不惊扰野生动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我修复和保护。第四,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比如尽量采用天然光照明、出门关掉不用的电器;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不过度消费;不浪费食物,光盘行动;闲置物品与朋友交换或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平时生活生产中减少污染。第五,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逐步推广禁塑令,购物自备购物袋,使用电子账单;外出自带水壶,少购买瓶装饮品;减少垃圾对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明年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我国举办,这是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机遇。要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矩阵,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加大力度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成功案例,提升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培育自然保护后备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氛围。希望我们能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刘友宾: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表现,既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公信力和合法合规企业正当权益,也危害生态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违背生态环保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对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生态环境部一直以来态度鲜明、坚决反对。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法办事。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环保“一刀切”问题,我们相继出台多份文件严加防范、严格禁止。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我们坚持“双查”,既查不作为,也查乱作为,并通报了个别地方“一刀切”典型案例。
急时“一刀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平时不作为。自9月1日起,生态环境部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不闻不问、敷衍整改等平时不作为行为,同时坚决纠正一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行为。生态环境部9月4日通报的临沂“一刀切”问题,就是在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反面典型。生态环境部已要求当地立即整改,汲取教训、举一反三,依纪依法严肃问责。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紧盯不放“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绝不姑息。同时,我们也将保持定力,坚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履职尽责,督促平时不作为的地方和部门切实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上解决急时“一刀切”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
崔书红:感谢您的提问。这个现象是存在的,但这个说法不是完全准确的,对此我想谈4点看法:
第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总体上是比较科学规范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等一大批法规,明确了自然保护区设立调整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上,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规划论证、省级政府申报、材料初审、实地考察、遥感监测、评审委员会审查、公示征求意见、意见反馈、社会公告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由国务院审定批准建立。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参照这套程序设立的。
第二,由于受成立时科学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等限制,加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一些自然保护区,尤其是早期在“抢救性保护”方针指导下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确实存在着设立不够规范、科学考察不深入、范围和功能分区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历史、辩证地看待,但不影响自然保护区整体保护效果。
第三,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自然保护区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斐然。今天占陆地国土面积近15%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和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得到逐步恢复。最典型的就是大熊猫和朱。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美丽中国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第四,当前最根本、最迫切的措施,是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并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法规、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我们将依据职能,制定出台并实施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监管制度,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切实为我国自然保护地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起一道防火墙。
刘友宾:制定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部署的重要任务,也是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基础。目前,排污许可制度各项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法规制度建设。起草完成《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修订《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共计发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48项、污染源源强核算指南18项、自行监测指南14项、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7项,正在逐步健全完善排污许可法规标准体系。
二是组织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试点。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试点工作,对已发证的24个重点行业开展清理排查,对符合核发条件的发放排污许可证,对不符合核发条件的实行分类处置,提出整改要求。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8个省(市),先行先试,基本完成清理整顿试点工作,实现了24个重点行业企业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三是推进衔接整合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环评、排污许可、执法之间有机衔接,基本构建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执法管落实的环境管理体系。
截至9月10日,全国共计核发火电、造纸等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6.7万余张,登记企业排污信息4.3万余家。管控大气污染物排放口24.89万个、水污染物排放口5.14万个。
同时,为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和环渤海沿岸13个城市的生态环境部门于8月底提前完成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核发任务,共计发放4860张,实现了对工业废水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上一页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共5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