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跟大家报告一下,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数量在下降,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在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这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非常重要一项工作,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充分发挥倒逼引导服务优化功能,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从现有的一些情况来看,我们在这方面还是做了大量事情,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从目标导向上来看,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将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纳入核心指标,设置了重大生态破坏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两项,发挥指挥棒作用。大力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落地,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规划。
优化服务上,生态环境部近两年出台了三份重要文件,在中央要求大力削减文件,控制发文数量的背景下,我们连续印发三份文件,这也充分表明了生态环境部和李干杰部长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也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和决心。
一是去年我们印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五项举措。
二是今年1月联合工商联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18项举措。
三是今年9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治出精准方面提出了20项举措,实施的比较好,现在这个成效比较明显。
第二个问题,你担心会不会执法缺失,放管服以后事中事后监管怎么来办。放管服改革我们叫放管服治是连为一体的,该放要放开,该管的要管住。我们在放管服改革,尤其是在审批权利下放以后,包括进一步减少许可事项以后,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推动排污许可证发放,推动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要求加强自身监管。在执法检查中,我们执法也在加强,在执法检查当中也把事中事后监管作为很重要方面,通过各方面来保证,放得开,下面接得住,我们还能管得好。
明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现在有一些初步考虑,给大家通报一下,我们将在明年1月份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布置。
根据现有的初步考虑,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有几件事情会进行进一步明确:
一是服务于重大国家战略。这里面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雄安新区、海南自贸港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我们要积极主动服务。
二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昨天部里专门开了会,对今年放管服改革进行总结,对于明年放管服改革进行安排部署,明年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
三是我们将按照总书记提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求,在这方面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
四是我们跟全国工商联有很好的合作,共同发了文件,今年也在搞了一些联合调研,将把推动和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项部署,再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还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问题,在高质量发展当中,民营企业发展也是很重要一方面。
去年11月,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深入贯彻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主动作为。在河南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上,干杰部长强调,我们要当好店小二,服务千万家。在这方面我们跟全国工商联加强合作,做了大量事情,概括起来是五个“一”。
第一个“一”,联合印发一份文件,在今年1月份,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第二个“一”,两个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合作协议。
第三个“一”,11月联合召开了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李干杰部长在会上再次强调,这次会很成功,邀请了不少民营企业家,也请民营企业家代表做了发言,大家反映很好。这个方面感谢媒体朋友做了很好的报道。
第四个“一”,生态环境部和全国工商联集中报道一批先进典型,好的典型。
第五个“一”, 生态环境部和全国工商联商量,要帮助解决一批民营企业困难问题。
在会前给大家提供的材料当中,怎样服务民营企业,怎样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这个材料当中也讲到了,我在这方面有几点,我给大家再介绍三个方面情况。
一、依法依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是既监管又服务,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依法依规监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就是对合规合法民营企业最大的支持和帮扶,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怎么做,都是应该的,而且我们要做的更好。
对企业而言,守法经营、依法治污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关要求会提前告诉大家,对大家实际困难我们给予帮扶,也提醒或者也请企业依法治企。
一是统筹强化监督,一项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项是强化监督。
二是规范执法,我们进一步规范执法,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生态环境系统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
三是实施差异化监管。
二、增强服务意识,帮助民营企业提升治理水平。
在这方面政策要注重讲全讲透,技术要注重成熟稳定,方案要重视经济可靠,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事情,做了大量工作,也有很多好的做法,地方现在有十多个省下发了文件,跟工商联出台了相关的合作协议,河南专门搞了“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活动,参与专家五千多名,推动帮助企业发现解决一万多个问题,河北搞了“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活动,帮扶包联企业9300余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解决问题,各个地方都在推动。
部里搞强化监督帮扶,很重要一个方面就是帮助地方发现问题,推动地方解决问题。我们综合司定点帮扶廊坊,中间我去过好几次,廊坊怎么推动,廊坊市-县-乡联动,对于企业发现的一万多个问题登记在册,企业做出承诺,能两周解决的两周解决,能一个月解决的一个月解决,能三个月解决的三个月解决,政府部门环保部门给予帮助,而且企业很获益,做了很多工作。
三、完善环境政策,帮助企业减税负促融资。
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有困难,我们也尽力推动,积极主动作为。在税收方面推动落实环境保护税优惠政策,会同税务总局、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了一个公告,对于符合条件的第三方从事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推动在环境影响评价评估评审环节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明确规定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不得向企业转嫁评估评审费用。
解决企业融资方面,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将正式运行,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方面,都把生态环保列为重点领域。
地方也做了大量工作。江苏省生态环境、金融、财政等部门印发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累计投放“环保贷”54.8亿元。河南推进设立160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全国工商联和民生银行设立了服务民营企业的绿色基金。从现在效果来看,大家的反响很好,很多民营企业也在积极主动作为,既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受益者,也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了很多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和全国工商联把“五个一”落实好,近期双方进一步对接,通过调研、培训以及梳理困难问题清单等进一步做好帮扶。谢谢。
刘友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近年来,各地各相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全国的空气质量持续稳中向好,有了明显改善。
正如你所说,重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以最近刚发布的数据为例,11月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3%,同比上升18.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北京市11月优良天数比例为83.3%,同比上升26.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
这些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重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绝对不是风景这边独好。一方面重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地区带来更多的蓝天白云,也为其他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整体推进。
另一方面,其他地区也没有止步不前,也在按照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关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大气环境质量也取得了明显改善。11月份,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4%,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从更长的时间尺度看,2019年1-11月,261个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22.4%,超过“十三五”约束性指标进度要求。其中,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分别下降22%、13%;云南、贵州、广东、浙江、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几个省份PM2.5平均浓度由不达标转为达标。
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受工作压力传导不够、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得力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出现波动。如地处“2+26”城市和长三角交汇带的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华中地区的湖南等PM2.5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针对上述情况,我部及时组织召开空气质量预警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座谈会、按季度开展空气质量预警、对污染反弹严重的地区采取约谈等措施,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污染反弹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上一页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共6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