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水务要闻 >> 

发改委就《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时间:2020-08-06 16:50:43 来源:环资司 作者: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回答记者提问。

问:请问出台《实施方案》的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颁布制定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编制了《“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计,2019年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1亿立方米/日,污水管网长度达57万公里。

但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存较多短板弱项,与实现美丽中国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污水收集管网短板较为突出,毛细血管缺失,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广泛存在,南方地区雨污溢流污染较为普遍,污水收集率和污染物消减效能不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不平衡,不少城镇存在较大缺口,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重水轻泥”现象较为普遍,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尚不规范、水平总体不高。为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弱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

问:请问当前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一是完善城镇功能的重要内容。城镇是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是必备的基础设施。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展城镇生活污水补短板强弱项,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反思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要求我们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强化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治理风险防控能力。

二是落实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补短板强弱项,建设涵盖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和污水资源化的系统性工程,既可形成当期投资,又可吸引产业投资、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对推动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可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与居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基础设施若不完善,居民难以安居乐业,对于社会稳定和城镇发展将带来不良影响。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将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在《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我们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针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短板弱项,提出四方面重点任务:

强化污水处理能力建设。一是统筹考虑城镇人口容量和分布情况,科学确定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规模。二是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填补处理能力缺口。三是突出重点,对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污水处理能力和设施排放标准提出更高要求。四是选取缺水地区、水环境敏感区域,积极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五是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补齐收集管网短板,此项工作作为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包括七项内容。一是强调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合理规划建设服务片区污水收集管网。除干旱地区外,新建管网应严格雨污分流。二是加快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管网空白区,加快补齐“毛细血管”。三是通过清污分流、管网更新修复、混错接改造等途径,提升污水集中收集效能。四是对现有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低于100mg/L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围绕服务片区开展“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五是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城市,推进雨污合流管网改造,降低溢流污染频次。六是积极推进建制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七是提升管网建设质量,鼓励优先使用球墨铸铁等管材,推行混凝土现浇或成品检查井。

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是补短板强弱项的难点,包括五项内容。一是在减量化处理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处置技术路线,避免一刀切。二是全面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要纳入规划。三是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填埋,重点地区压减污泥填埋规模。四是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焚烧”的处置模式,将焚烧灰渣用作建材原料。五是推广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土地利用。

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开展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摸底排查、依法有序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鼓励探索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等内容,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管理、污染防治监管提供辅助决策。

上一页页码:[1 2 >>] 下一页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