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水务要闻 >> 

南水北调水源区:缺钱缺技术“污”点多面还广

时间:2020-08-06 17:09: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梁爱平

陕西省白河县境内,原本清澈见底的厚子河、小白石河,像被倒进了色素,变成了褐黄色。这种变色的河水,已经流了20多年。

这些被污染的河流,源源不断汇入白石河,最后进入汉江。汉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

厚子河、小白石河的污染,源于白河县上世纪硫铁矿的无序滥采。2000年,当地虽然政策性关闭了所有硫铁矿,但是并未及时处理废弃的矿洞和裸露堆放的矿渣。时至今日,含硫、铁、锰的废矿渣经氧化,在裂隙水和雨水冲刷下形成“黄水”,一直在河中流淌。

这是7月5日拍摄的白河县卡子镇凤凰村从山顶延伸到山脚的硫铁矿渣(无人机照片)。记者梁爱平摄

清水变“黄水” 鱼虾全不见

7月上旬,记者来到白河县卡子镇境内,只见蜿蜒而下的厚子河渐渐泛黄,愈到中上游黄色沉淀物便愈发严重。临近卡子镇卡子村时,整条河都呈现褐黄色。

这样的景象,在其他村也较为常见。在卡子镇凤凰村,李旦沟是汇入厚子河的支流,沟里的鹅卵石被“裹”上了厚厚的黄色物质。

村民黄磊告诉记者,以前河水清澈见底,有鱼有虾,还能用来灌溉,现在河水完全不能用了。“污染几十年了,鱼虾绝迹,连鸭子都不下河。涩柿子味的水,用来洗澡会全身发痒。”

村民们讲,污染源自废弃的硫铁矿洞和矿渣。记者看到,在凤凰村不足2公里的山路边,就堆放了3处矿渣。其中最大的一处,灰黑色的矿渣从山顶延伸到山脚,就像一条柏油带粘在山间。

记者走访发现,硫铁矿洞、矿渣引发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白河县卡子镇和茅坪镇。庆幸的是,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保障了污染区村民的饮水安全。记者所到之处,村民饮水均正常,未受“黄水”影响。

白河县一份资料显示,从1957年至1999年之间,县国营企业在卡子镇和茅坪镇开采硫铁矿。当时开采技术落后,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硫铁矿弃渣污染河流总长110多公里,受污染面积达5个乡镇,20多个村,给沿河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危害。

“尤其是大量重金属污染,导致河水不但人畜不能饮用,水生物不能生长,还使土地板结、植物枯死。”当地一名村干部说。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白河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张小菊介绍,白河县总共有硫铁矿开采点14处,共开采矿洞151个,形成废矿渣约550万立方米。

记者了解到,厚子河、小白石河的污染,目前暂未影响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李林斌说,根据监测,这些年白石河入汉江、汉江出陕断面一直保持地表水Ⅱ类水质,符合国家要求。

境内河水被污染,为何出省断面水质还能达标?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祝凌燕解释,一方面是河水被稀释;另一方面,硫铁矿里含有的重金属被冲刷到水体,经过一定转化变成颗粒,沉到水底,附着在了河床上。

“目前的风险是,如果遭遇大暴雨或大的地质灾害等,这些重金属会被冲刷到水中,威胁到白石河、汉江水质。”祝凌燕说。

上一页页码:[1 2 >>] 下一页共2页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