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突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
刘炳江:谢谢您的问题。我国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占比约85%。化石能源消费比例高,体量巨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活动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也是减少CO2排放的措施。减污降碳在推动结构性节能、遏制“两高”行业的扩张、助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等方面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我举几个例子,在能源领域,2013年全国有62万台燃煤锅炉,我们通过采取热电联产替代,电、天然气替代等措施,现在仅仅剩下不到十万台,重点地区完成2500万户的散煤替代,这些措施其实都是去煤炭的过程。产业领域,我们会同主管部门加大重点行业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钢铁产能2亿多吨、1.4亿吨地条钢全部清零,全国范围内打击“散乱污”企业。交通领域,积极推动“公转铁”,自运输结构调整政策提出以来,全国铁路货运量连续三年提升,彻底扭转了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铁路货运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十三五”期间,淘汰了1400万辆机动车,2018年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90多万辆国三及以下重型运营货车提前淘汰,长江禁渔近11万艘船舶淘汰。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电动公交车2015年占比20%,现在达到60%。
这些成绩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不再一一列举。我们初步测算了一下,这些结构调整的硬措施减少煤炭消费量5亿多吨,减排二氧化硫1100多万吨、NOx500多万吨,协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亿吨以上,这就是我说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十四五”时期,我们突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指导各地统筹大气污染防治与温室气体减排。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现在生态环境部在牵头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十四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我们也跟有关部委对接能源规划、交通规划等,在“十四五”各个规划中,均体现减污降碳的总体思路,突出源头控制、系统控制。
二是严格控制增量。碳达峰不是攀高峰,“十四五”期间乃至很长一个阶段,化石能源的增长尤其是煤炭的增长,如果不进行遏制,可以想象对碳达峰、对空气质量改善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产能置换要求,严控新增量。
三是加强存量治理。我刚才已经给大家举了几个例子,有效的仍然要坚持推下去。再举一个例子,“十三五”增加了大约1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取得成效的关键就是主要用来替代煤,所以“十四五”还是要坚持增气减煤同步,如果天然气全部用来发电,对NOx和二氧化碳都只带来新增量,只有用来替代煤才能减污降碳。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推动电代煤,今后新增电力主要是清洁能源发电,因此电代煤也是减污降碳同步的。在交通领域要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轨道化、电动化和清洁化的水平。谢谢。
生态环境部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事务办公室
刘友宾:谢谢你的提问。经中央批准,解振华同志担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具体履职事务由生态环境部负责。
解振华特使长期从事气候变化领域工作,曾担任中国政府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顾问,主持我国加入《巴黎协定》谈判。此次任命,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致力于与国际各方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
生态环境部专门成立了气候变化事务办公室,由生态环境部分管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为特使履职提供支撑保障。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提供很大支持。
重污染原因很清楚,过程也能预测,采取的应对措施还是要治本
新京报:春节期间发生大规模重污染过程,想问一下具体原因是什么,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刘炳江:谢谢您的问题。北京春节期间发生了3天的重度污染,上一个春节也有类似的情况,问题也非常清楚。第一个就是大量不可中断工序的钢铁、玻璃、焦炭、耐火材料、石化、电力等企业仍在持续生产,尤其是采暖都停不下来,排放量很高,而且同比去年,今年产品的产量,无论是电力的发电还是钢铁的产量和其他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产量比去年有两位数的百分比上升,基础排放量仍然在这儿。
第二是极端天气条件。我们做了复盘,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和去年相比,今年的复盘结果显示,今年的气象条件确实比去年还差,一般哪里静稳、低压辐合、湿度大、贴地逆温,哪里就会出现重度污染,这次这个情况又是出现在了北京及周边几个城市,和去年类似。今年更差的是湿度,几乎达到饱和,尤其是下雪之前。
今年与去年有一个更大的区别,今年是就地过年,其实今年的商业、交通、各种各样的餐饮还大量存在,不像去年疫情期间停的比较多。针对3天的重度污染,我们已经提前启动了重污染应急,北京启动了黄色预警,其余74个城市共同启动了橙色预警。河北、河南、山东重污染应对的效果很好,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作用下污染物都堆积在北京及周边,所以出现了3天的重度污染。
重污染原因很清楚,过程也能预测,采取的应对措施现在看来还是要治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布局了大量“两高”行业企业,区域污染程度重,并且污染物互相传输,互相影响。复盘显示北京大年三十污染物主要是从南边来的,大年初一的下午受偏北气流打断,大家可以感觉到空气质量稍微好一点,但晚上污染又有所加重,污染物主要又从东边传输过来,经过复盘这些情况我们都非常清楚。
因为“十四五”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重污染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给我们很大的警示,还是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对高排放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监督。在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还是要着重用力,谢谢。
科学制定“十四五”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减少人为造成的重污染天气
刘炳江:谢谢您的问题。重污染天气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气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十三五”期间我们取得一定成效,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从2015年的2.8%已经下降到2020年的1.2%,重点地区改善更明显,从5.0%下降到1.9%,北京从2015年的58天下降到现在一年只有几天,成绩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现在的重度污染天气过程特征改变也比较明显,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浓度值不像原来动辄爆表,峰值大幅降低,范围相对集中,并且基本消除了严重污染天气。
如何完成“十四五”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分析了全国重污染天气的构成,长江以南基本上没有重污染天气了,黄河到长江之间还有个别城市有,主要频发的地区是在京津冀、汾渭、东北和西北,主要是这4个地方,而且是局地的。不同地区重污染的成因不尽相同,京津冀和汾渭平原主要是燃煤多,工业集聚,车也多,三大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东北地区重点是烧秸秆,现在三月份,又快到了烧秸秆的季节,东北地区秸秆量比较大,烧秸秆的窗口期短,往往和不利气象条件重叠,容易出现重污染,人民群众的意见也比较大,我们正在做这方面工作。同时,东北地区散煤的治理还在路上。西北地区就是部分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还有沙尘暴的影响。
结合上述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工作。第一个是科学制定“十四五”各地的重污染天数下降指标,严格考核。根据各地形成重污染的成因不同下达不同目标,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对于沙尘暴、森林大火等因素,我们将排除在外。
第二个是标本兼治,强化治本措施。京津冀和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的治理卓有成效,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治本措施实施后,确实是有成效的,主要还是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要把秸秆综合利用率提上来,西北地区要加强产业布局的调整,难点还是在京津冀和汾渭平原,“十三五”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会继续安排下去。
第三个是科学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积极治标。重污染应急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打法,比较有成效。重点地区27.5万家涉气企业,均坚持行业绩效分级,分类施策,每家企业都明确了重污染应急时需要采取的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我们预测到了将发生重污染天气以后,地方政府向社会发布预警,减排措施落实到位,污染持续的时间或者是峰值浓度都会有好转,某种程度上大家会认为污染没有想象的这么严重,其实是应急减排应对有效的成果。
同时,“十四五”期间也会指导东北、西北等地方,把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完善好,涉气企业全部纳入,着力指导地方做好重污染应对工作,也要把预测预报的水平提高上来,大家共同努力,把人为造成的重污染天气尽可能地消除。谢谢。
要坚持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现象
刘炳江:谢谢您的问题。正如您说,东北地区秸秆焚烧确实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区域空气质量。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几年,东北春季大量秸秆露天焚烧,多个城市出现重污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此开展调查,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问责很多人,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推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东北土地辽阔,秸秆产生量大,综合利用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秸秆还田离田的时间窗口短,最关键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耕作习惯,要全面禁止燃烧秸秆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如果管控措施落实好,效果也会很明显,京津冀秸秆禁烧就做得比较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
标的建议》中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再有一段时间东北又到整地备耕时期,秸秆焚烧现象随时可能发生,我也希望通过新闻朋友传递出明晰的信息,要早部署、早宣传、早行动,要严格管控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在静稳天气时绝不允许集中焚烧秸秆。
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一是利用卫星监控等科技手段,监控各地尤其是东北地区焚烧秸秆的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二是适时派专业团队赴东北地区开展秸秆禁烧督导,并组织地方气象、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会商,强化不利扩散条件下的禁烧管控,规范有利扩散条件下的有组织焚烧;三是加大支持力度,大幅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现在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有些企业已经做得比较成功,所以要推广一些成功的模式,尽可能把利用率提高,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导致重污染天气的问题。谢谢。
坚决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31家单位和17人被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
刘友宾: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环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我们已注意到上述情况,经与全国环评审批系统数据比对,该单位填报的环评文件大多数尚未报批。对其中已经完成编制并报批的环评文件,生态环境部将对其报告书按照100%的比例全部进行复核。如果发现存在环评质量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坚决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对全国环评业务量的监控工作实现制度化。全国累计对733家单位和671人实行失信记分;将31家单位和17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和“黑名单”,实施限制和禁止从业的惩戒。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严格落实《环评法》各项要求,鼓励社会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坚决维护环评市场秩序。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