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等移动源已经成为我国大中城市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
刘炳江:谢谢您的问题。回答PM2.5浓度下降与车有没有关这个问题,首先得讨论一下PM2.5浓度是怎么下降的。“十三五”PM2.5浓度下降了28.8%,主要贡献是什么?根据专家评估结果,主要得益于“治煤”成效显著。重点地区2500万户散煤治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钢铁超低排放改造迅速推进,锅炉下降至不到10万台,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经从最高值的2588万吨下降至不到700万吨,酸雨问题基本解决,二氧化硫浓度全国全面达标,“十四五”二氧化硫退出约束性指标。而相比SO2排放,燃油导致的NOx和VOCs治理虽有一定成效,但无论力度还是效果,远远不如SO2治理。
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机动车保有量3.7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81亿,每年汽车都增加两千多万辆,“十三五”增加了1亿多辆。为防治机动车污染,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十三五”全国淘汰了1400万辆老旧汽车,2018-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90多万辆的国三及以下运营重型柴油卡车提前淘汰。二是持续推进新车排放标准升级,轻型车国六标准全面实施,国五和国六车辆保有量从2015年的2%提高到45%,单车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三是车用汽柴油质量快速提升。车用油品标准从国四到国六标准实现三连跳,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用燃料油三油并轨,汽柴油最重要的生态环保指标硫含量达到10ppm,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接轨。另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公交车、出租车、垃圾清扫车、邮政车、轻型物流车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最近,我们发现NOx浓度开始出现比较好的态势。“十三五”的前四年二氧化氮浓度都不怎么降,去年二氧化氮浓度首次下降,这是非常好的态势。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PM2.5污染与汽车排放有没有关系?答案是确定的,我们对重污染进行了大量科学监测和分析,重污染发生过程空气质量从优到良,轻度,中度到重度,持续重度,拉抬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即NOx转化成硝酸盐。尤其北京特别明显,硫酸盐基本上不动,主要是硝酸盐拉动。现在看来,NOx已经成为减排的重点,也就说是因为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当前汽车的排放问题更加凸显。汽车污染减排将是“十四五”的重点,谢谢。
努力确保冬奥会环境空气质量
刘炳江:谢谢您的问题。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在北京、张家口两地举办。冬奥会赛期时间跨度很长,又正值我国冬季采暖期,气象条件相对不利,重污染天高发频发,空气质量形势较为严峻,实现中国政府对冬奥会的承诺压力很大。目前看来,崇礼赛区空气质量形势较好,张家口一般会有几天轻度污染情况,北京市每年都会出现超标天甚至重污染天气。
我们组织科研机构和专家对过去几年这个季节每次重污染过程进行了复盘,详细分析污染传输路径和影响范围。目前看,确保冬奥会环境空气质量,单靠北京自身无法解决,一定要靠区域联防联控。现在最大的传输影响还是“2+26”城市,另外还有辽宁城市群,秦皇岛、唐山的传输影响;对张家口影响比较大的有山西大同、朔州的传输影响,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的传输影响。
我们会借鉴以往成功经验,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各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指导各地加快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和企业污染深度治理等工作,有序推动管控措施落实到位,严防各种形式的“一刀切”。二是加强监测预警研判。对赛区近年来大气污染特征及传输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对明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赛区大气形势进行中长期预测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动态更新。三是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扎实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对重点行业应急减排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四是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强化重点行业企业和污染源监管,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
中国政府对外的承诺,向来是坚定履行的,我们会尽一切努力确保冬奥会空气质量,兑现承诺,谢谢。
对违纪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绝不护短
刘友宾: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为充分发挥这起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生态环境部已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通报,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提高政治站位,严格遵守案件调查要求和程序,将办理好投诉举报案件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对违纪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护短,绝不姑息。
各位记者朋友,明天就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元宵节,提前祝大家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