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业新闻 >> 水务要闻 >> 

热点关注:环保督察为什么要这么“神秘”?

时间:2021-07-23 21:38: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禾

在这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很多时候,记者都处在一种茫然的状态中。坐在车上,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去看什么。有时,甚至连开车的司机都不知道要去哪里。

为什么督察要搞得这么“神秘”?督察人员解释说,这是为了防止地方和企业提前知道督察的目标。“一个‘散乱污’项目,几个小时就能全扒掉。等我们到的时候,可能只剩下一片空地了。”

这样有针对性的“提前”整改,在督察中屡见不鲜。此前媒体报道过,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某地下沉督察伊始,“暗访车”就被泄露了车牌,督察人员仿佛被装了GPS,行踪都被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掌握。当地还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微信群,要求“如有企业人员看到‘京PXXXX’这个车牌号要注意,这是中央(第五)督察组的暗访车,一定及时在企业群里通知”。

下沉督察的目的是针对重点问题地区和重点问题线索,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获得真实情况和有效信息,发现现实问题。一旦检查对象有了准备,见招拆招、“提前整改”来对付督察组,督察工作就会陷于被动。

就像本次督察中,4月20日下午,督察组去调查朝盛矿业尾矿砂堆场上方的所谓“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1日早上,当记者来到山顶时,推土车已经在拆除该项目了。

生态环境问题“实锤”需要确凿的证据,取证难也是督察工作中难以避免的。就以企业矿山方面的问题来说,涉及林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特别是让企业递交对自己不利的材料,拖拖拉拉、企图蒙混过关等都是极其常见。因此,对督察人员来说,不但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而且要有极强的耐性,跟地方和企业反复表明必须拿到的相关材料,然后核实材料是否合乎要求,是否还需要再补充……对督察人员来说,收集和整理相关材料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

为什么一些基层政府防督察甚于防污染?原因并不复杂“唯GDP论”依然盛行,企业只要能提供就业、上缴税费就是“英雄”。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两高”项目,也因有经济效益而“一俊遮百丑”,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网开一面,甚至为之充当保护伞。

地方在发展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位督察人员说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不是给地方堵心的,而是促进地方高质量发展。所以,督察时大家不要怕揭短亮丑,我们是来共同解决问题的。”

水世界社区,让水处理更简单!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水世界”。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