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节水工作总结
一.厦门大学概况
厦门大学是一所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倾资创办的具有87年办学历史的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自创办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教学科研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提升,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科研成就享誉海内外。学校现有厦门本部及漳州两个校区,校园面积5000多亩,各类在校学生及教职工共4.8万人,其中厦门本部校园面积2500多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目前每年自来水用水量约240万吨。
二.用水概况
厦门大学用水主要是学生生活用水(含学生餐厅和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生活用水、教学实验用水、行政办公楼用水、公共用水以及绿化用水等。
厦门大学校本部位于厦门岛东南部,依山而建,处在厦门市政供水管网的末端,水压比较低,无法直接供水,需要进行二次加压供水。目前地下DN100以上管网长度达2万多米,二次加压全部实现恒压变频系统。
三.节水具体措施
1.学校领导重视,成立管理机构
为切实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更好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厦门大学节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领导全校节水节电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校节能工作,并相应要求各学院、各单位成立节能减排工作小组,负责节能减排日常工作的领导,明确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2.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节水技术、设备的改造投入
2003年以前,学校原有的地下供水管网缺乏统一规划、分布不合理,旧管均为铸铁管,老化严重,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水资源漏失达22%左右。用水器具多为传统老式设备,如水龙头是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马桶水箱是9~13升的大容量马桶。在2000年,我校用水量达421.32万吨的历史高峰。
针对以上这种状况,2003年至2005年期间,我校筹集1600万元资金(含中央国债和学校自筹资金),对全校地下供水旧管网及相关的设备设施进行彻底的更新改造。水网改造工程包括:水泵房变频加压改造,二次供水蓄水池内壁加贴瓷砖卫生改造,更新校区地下供水主干管的铺设安装(更新的管网总长度达2万多米),教职工住宅楼水表出户及旧进水管改造四大部分。
为了提高供水的安全稳定性,改善供水条件和水质卫生标准,在水网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时管材就多次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如在管材选型和管网布局等方面,我校请来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比较,最终选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更环保的PE塑料管。水网改造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取得良好效果:(1)减少管漏,就此一项,每年可减少近60万吨的自来水漏损量;(2)大大改善水质卫生标准和供水的稳定性可靠性;(3)改以往直接加压方式为变频恒压加压系统,降低二次加压的电能损耗;(4)提高供水的稳定性。
近几年,学校还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对全校学生宿舍及校园公共卫生间的供水设备进行节水改造,彻底淘汰原有高耗水器具,推广采用节水型器具。利用学校一卡通系统在学生宿舍公共浴室中安装计量收费系统,运用经济手段,调节改变无偿使用的浪费现象。
3.利用水库收集雨水
利用厦门地区常年雨水充沛,充分利用厦大山上水库(海拔58米)收集雨水,利用原有的旧管网引接水库水用于校园绿化用水、道路冲洗、公共厕所冲厕及芙蓉湖补水,仅此每年可节约10多万吨自来水。
4.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
为了响应厦门节水型城市的建设,积极推动水平衡测试。通过开展水平衡测试,我校找出一些地下管漏点,及时修复,减少大量的水源流失。通过水平衡测试,完善了计量网络并绘制了水平衡测试给排水管网图、水表网络图等,还结合相关资料,建成用水档案,供管水人员参阅,使每个管水人员都能清楚地了解本校用水从输入到输出的具体情况,彻底改变用水糊涂账的状况;通过测试,制定了更加规范、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各级管水人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通过实施,每年可节约10万吨左右的自来水。
5.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节水工作管理水平
为规范学校水电收费管理,体现学校与各单位水电费用合理分担,改变水电资源无偿使用,浪费严重的状况,提高用户节约用水用电的自觉性,本着“体现成本效益、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学校出台《厦门大学水电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各学院、研究院、直属单位用水用电实行全面装表计量管理,按实收费,采用水费收支分开的办法,彻底改变无偿用水的状况。
6.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能节水意识
结合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工作,加强引导宣传工作,营造节约能源的良好校风。针对学校的育人责任,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增强节约意识的教育,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良好的节约思想。
通过水平衡测试,师生们更加了解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节水意识得到了大幅的提高,“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口号已不是空话。
加强日常巡视,除节水工作职能部门专职人员日常巡查以外,充分利用学生勤工助学制度,聘请在校学生参与节水工作,发挥学生的优势,起到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节水成效
近几年厦门大学加强对节能节水工作的领导,加大节水技术设备改造的投入,节水改造的总投入达到1700多万元。通过几年的实际运行,节水效果显著,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降低了水资源消耗量。同2000年的年用水量相比,7年间共节水603.1万吨,节水效果显著,按当年水价计算,节省水费1200万元,预计到2010年底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由于几年来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校被厦门市评为2003-2005年度“节水先进单位”和2007年度“节水型单位”,被福建省建设厅评为2007年度“节水型单位”。
五.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各项节水工作
目前所做的节水方面的工作和措施还有待于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1.山上地势较高用户的供水方式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更大程度的节水节能。建议对7层以下的建筑采取市政直接供水,7层以上采取水泵加压供水。
2.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更新,节水方面的知识有待进一步的学习提高。
3.广大师生节水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要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节水宣传,以达到主观意识上的更大节水效益。
4.逐步推广使用更先进的节水器具,从硬件设施上配合节水工作。
5.定期抄表周期需要缩短,由于地域广、水表分布散,需要专职的供水管理者在段周期内定期抄记水表,监控供水管网。
6.完善学生宿舍用水的定额管理制度。
7.筹备建设“厦门大学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回用工程”,日处理污水量达3000吨/日,处理后达标的再生水通过变频加压泵组加压送入校园中水管网,供给校区公厕、道路清洗、绿化养护、景观喷水池用水等,进一步提高节水的能力,同时达到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水零排放”。
虽然我校在节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下一步,我校将针对不足,结合厦门大学的实际,在制度建设、人员素质、节水宣传、设备改造投入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制定《学生宿舍用水定额管理办法》,改变学生宿舍内部随意用水的现状,并创造条件,让管理人员有更多机会学习节水的知识,掌握更多节水新技术。欢迎各位专家和领导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校更好地开展节水事业。
厦门大学资产与后勤事务管理处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