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开展节水工作总结
一、学院概况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是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是中国教育部首批公布的有资格招收外国学生的单位之一,是国务院侨办首批批准的华文教育基地之一,是国家汉办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之一,是国家在福建省最早设立的汉语水平考试考点。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向海外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人士传播中国语言文化,进行汉语培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华文学院的前身是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是经国务院批准,并委托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3年主持创办、专招华侨学生、华裔青年以及来华学习汉语文化知识的外籍学生的特色学校。为适应海外华文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1997年国务院侨办决定将集美侨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与华侨大学对外汉语教学部合并,成立华文学院。
华文学院坐落在闻名遐迩的厦门市集美学村。校园占地六万多平方米,依山傍海,风光旖旎,交通便利。20幢具有“嘉庚风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由低到高、整齐雅致地排列于校园内,成为一道极具特色的建筑景观。
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弘扬陈嘉庚先生严谨治校的办学精神,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华文教育为主要方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2万多名毕业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华文学院现设有华文系、预科部、培训部、高职部、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和华文教育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有汉语言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本科专业。学院不仅设有本、专科学历教育和初、中、高非学历教育,还开办短期汉语学习班、华文师资培训班、海外学生夏(冬)令营、华侨华人学生预科先修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目前,我院有1900多名学生在校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其中境外生800多名,分别来自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越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期以来学院十分重视节能节水工作,将节水意识融会于中华文化教育之中;同时积极加强节水硬件的建设和各项节水制度的完善和改进;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近五年来从未出现用水招标现象,先后多次获得厦门市节水型单位称号,并于2008年6月获得福建省节水型单位称号。
二、具体措施
1、 学院领导重视,成立管理机构
近年来由于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应的供水网管相对陈旧、用水量偏高、水费开支逐年递增等问题,引起了学院职能部门及领导充分重视。为确保降低水耗,节约水费开支,将节水工作落到实处,学院于2005年成立了以常务副院长为组长、总支书记、副院长为副组长的学院创建节水型单位暨水平衡测试领导小组,对节水工作负总责;下设后勤办主任为组长的工作小组,负责节水日常工作的领导,并建立了节水网络,明确相关人员职责。经实践检验,节水工作小组在节水领导小组领导下,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我院创建节水型单位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2、建立健全制度,明确相关责任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制定了出台了《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学生社区节水、节电制度》、《用水计量管理制度》、《用水设备管道器具定期检修制度》等系列相关制度和节水工作计划和十年规划。并明确各部门的节水相关直接责任人。做到用制度管人,厉行节约用水。实践证明,这些制度的制定是合理的、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对管好、用好水资源起到了良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特别是定期巡回检查制度以及原始台账记录、分析制度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对杜绝水资源跑、冒、滴、漏现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荣获厦门市节水型单荣誉位称号后,学院能够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近年来学院的节水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3、定期召开会议,研讨节水工作
节水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研讨、指导、总结节水工作。及时确定当前的工作重点和方向。配合学院的各项基础建设,推进用水器具的更新,目前学院90%以上的用水器具为节能产品;配合学院的传统中华文化教育,通过广泛宣导,在全院师生中建立了良好的节水意识和节水氛围;不断地推动学院节水工作的深入和广泛地开展。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
为使节水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学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不仅通过倡议、墙报等形式宣传节水知识,而且还利用学院校园广播不断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利用学院外籍学生多的特点,在多元化的文化中融入节水文化的宣导,如利用泼水节、水灯节等节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节水意识。
5、加大资金投入、改进供水设施
近年来我院先后改进了以下供水设施:
⑴ 2005年-2007年完成部分水改造:
南侨五水系统改造 投入资金:104800.00元
友之家用水系统改造 投入资金:108774.00元
学院局部供水主管改造 投入资金:30420.00元
费用合计:243994.00元
(2)近三年来改造用水器具(卫生间延时自动冲水阀)共158套。(南侨6、7、11、12、14、15、16号楼)。
(3)近年新建或改造的建筑均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如:南侨8、9、11、13卫生间采用延时自动冲水阀。
(4)新落成的图书馆及改造的南侨1~4卫生间均安装红外线节水器,既有效的解决了卫生需要,又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5)自目前学院一级水表安装率达100%、二级水表安装率达100%、三级水表安装率达87.4%,并改造了部分供水管道,既为水平衡测试打下了物质基础,又为节水数据的积累、分析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以发现用水异常情况,并及时加以解决。
(6)2006年1月改造了综合楼的供水系统,解决了综合楼地下管道的漏水问题。2007年5月完成了南侨十一建设项目的节水配套设施。
三、 主要成效
上述设施整改,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1、 学院水平衡测试工作经厦门市节水办验收,取得了94分的好成绩,获得厦门市水平衡测试验收合格单位。
2、 学院月均取水量有明显的下降,近五年无用水超标现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水表原始台账更趋规范,可以定期考核各单位、部门、宿舍用水指标有无异常,使管理和整改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4、由于宣传到位、节水成效显著,使节水、节能风气良好,师生员工发现漏水情况均会及时、自觉向职能部门反映,使供水设施的跑、冒、滴、漏情况能得以及时解决。
四、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虽然,我院的节水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针对外籍学生的宣传力度尚需加大,节水意识尚需加强;
2、 局部旧楼的节水器具尚需改进;
3、 各级水表抄报期尚需缩短;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们的改进办法是:
1、 进一步利用相关媒体加大节水宣传工作力度,做到节水宣传制度化、经常化,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并注意节水宣传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使节水工作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学院广大师生员工真正认识到,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资基础;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宏伟事业,借以促进我院节水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力争在三年内结合校园旧楼改造将所有老式的用水器具,分别改为智能型、节水型的器具(如:红外线节水器、延时自闭控制阀、陶瓷阀等)。
3、 水表原始台账抄报更准确,及时对比数据,分析差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加强与节水部门的联系,随时掌握节水方面的新动态、新知识,使我校的节水工作更加规范、完善,成效更加显著。
我们的节水工作在上级的亲切关怀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认为,我院已达到了节水型单位的标准。今后我们将戒骄戒躁,进一步提高用水科学管理水平,为节水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2008年10月0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