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协 | 协会机构 | 协会动态 | 水业新闻 | 热点专题 | 行业手册 | 招标信息 | 会展信息 | 学术论坛
企业之窗 | 求职招聘 | 行业论文 | 行业专家 | 书籍下载 | 工程范例 | 行业分析 | 下载专区 | 会员专区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协会制度
     组织机构
     第一届理事会
     主要领导
     省级协会
     协会会员
     联系方式
    水协机构           更多
 秘书处
 科学技术委员会
 供水专业委员会
 排水专业委员会
 节约用水工作委员会
 设备材料工作委员会
 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
    协会会员            更多
北京市城镇供水协会
辽宁省城镇供水协会
天津市供水管理处
天津市城镇供水协会
河北省城镇供水协会
太原市自来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来水公司
包头市供水总公司
    地方水协            更多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天津市水协
  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
  内蒙古水协
  山西省城镇供水协会
  黑龙江水协
  吉林省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江苏省城镇供水协会
浙江大学节水型校园交流材料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  发布时间: 2008-10-29  【进入论坛】

 

科学发展 协调推进 努力创建节水型高校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做好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90号)的要求,我校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目标,努力倡导并全面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做到组织保障有力,技术支撑有效、管理科学到位、宣传引导并举,树立绿色生态理念,培育校园节约文化,充分发挥高校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引导、渗透作用。

一、           学校基本情况与用水基本情况

1.        学校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学校占地面积518余万平方米,设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等5个校区,分布于杭州市区不同方位。现有教职工84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9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9500余人,博士研究生6600余人,本科生22900余人;另有攻读专业研究生学位6200余人,外国留学生1700余人。

2.     用水基本情况

学校系市政自来水供水,现有自来水一级供水口45个,分布于学校五个校区的校园区和生活区,供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家属宿舍用水。学校有室外供水干线约80KM,二级供水泵站11座,紫金港校区为新建校区,在校园区铺设的中水管道用于校园绿化、景观和二期建筑场地清洗用水,学生公寓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全校用水人口约9万余人,是杭州市日生活用水量最大的单位之一。

 

二、           近几年来的节水成效

近几年来,浙江大学在校园节水工作上常抓不懈,重点在校园节水规划、设计、改造、管理中,根据高校用水特性以及校园建筑特点探索了高校节水技术、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7年学校被浙江省建设厅授予“节水型单位”称号,被建设部评为全国高校系统唯一的“城市节水优秀范例奖”。

通过健全节水管理体制,应用节水新技术,加大节水资金投入和大规模节水改造,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和手段, 近四年来,学校校舍面积增加,教学科研规模扩大,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用水量实现逐年下降。2007年的全校用水量年用水量为564万吨,比2003年减少346万吨,4年综合节水率达到38%,年平均节水率9.5%,2003年紫金校区投入使用的第一年为核算基础,4年累计节约用水700万吨,节约水费2000余万元。不仅为学校节约了水费支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还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在推进节水减排,创建节水型校园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成效显著。

三、           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节水监管体系

1.      组织建设。设立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各级执行、支撑组织,确保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1)    成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作为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工作协调、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长期规划,并负责制订相关制度,落实各单位工作责任,对学校各部门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评价与奖惩,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2)    各学院各单位建立节能节水责任人和联系人制度。明确由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节能节水工作,要求各单位制订适合本单位的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定期自查、督促、落实节能减排日常工作;

(3)    成立学校绿色建筑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由学校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为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既有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节能节水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以确保将绿色建筑前沿技术及时应用于校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2.      制度建设。建立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运行制度,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1)        实行用水指标化与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计量,分类管理,指标核定,全额收费”的用水管理方式,对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公益性单位实行用水指标化管理,采取超额自负,节约奖励的激励措施,分清管理责任,加强自我约束,节约本单位本部门的水费开支。对学生公寓生活用水给予每人每月3.8吨的用水定额,超过部分由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向学生收回,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意识,促进行为节水。

(2)        建立校园供水巡查制度。各校区均设专职巡查员,对校园水电设施定期进行巡查,定期对生活给水、中水、消防供水设施和管线系统进行专项检查,投资10余万元购买了地下管线测漏仪,发现表计读数、水压异常等情况及时对供水管线进行查漏,检漏,大大提高查获漏点的准确率并及时修复地下漏水点。

(3)        建立定期营抄平衡分析和日常用水管理制度。定期对学校9500余组常规计量水表抄表分析,对用水量大的重点监控水表每周抄表一次,根据供水区域和总分表关系进行用水平衡和用水合理性分析,发现有超过正常用水量的情况及时查找原因,进一步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将校园漏水量和不合理用水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        建立节水考评奖励和漏水举报奖励制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定期进行评比,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为了鼓励广大师生都来做节水节电的有心人,特别是针对校区范围大,地形复杂,遇室内、地下漏水时仅靠职能部门的巡查很难发现等情况,学校制定了漏水举报奖励办法,发动广大师生都来参与漏水举报,及时通报水电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水点。从推行此项奖励办法3年来,共收到各类有效漏水举报90余起,发放奖励金9000余元。四是建立用水信息公开制度,通过校园网和校内媒体定期公布全校各单位的用水数据,以利于公开监督。

(5)        制定节水产品绿色采购制度。与学校采购中心、基建处、维修部门共同制定节能节水产品优先采购制度,确保在新建、维修、改造过程中使用节水型器具、产品和设备。

(6)        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IS014000环境认证管理制度建设,以环境标准促进学生公寓节能节水宣传、管理各项工作的协调进行。

(二)       建设远程平台,加强节水监测管理

学校计划从2008年开始,投入500余万元,用3年左右时间建成浙江大学用水远程监测及节水管理平台。该平台将现有供水计量装置进行硬件改造并配以软件开发,借助GSMGPRS数据传输技术,把浙江大学分布于杭州市不同城区的5个校区的450个主要用水点的用水量进行无线实时监测和信息化处理,完全改变以往手工抄表、计算的效率低、管理落后的状况。

校园用水监测与节水管理远程平台建成后,将实现浙江大学五校区用水量、水压等的实时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功能,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用水量合理性分析、、科学制定校园用水定额、建立用水信息公开制度和各单位参与节水的民主管理方式奠定了基础。可以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和减少不合理用水现象,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工抄表成本。2008年,一期投资100万元的紫金港校区水表远程监测平台建设已经完成硬件改造和平台基本功能开发,并在20089月底投入试运行。

(三)       新校区做好节水规划,老校区注重节水改造

1.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一期已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建设也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在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节约为先的方针,制定合理的节水规划方案。如规划铺设校园中水管道,设计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合理规划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等。新建的紫金港校区教学、办公大楼的卫生间全部使用节水型感应龙头,蹲坑冲洗设备采用节水型设备,小便槽冲洗设备采用红外智能控制设备。学生公寓集中热水供应,公共洗浴系统采用磁卡智能计费系统,学生宿舍水表采用预付费一卡通系统,真正做到了刷卡付费,较好地避免了学生大手大脚导致的长流水现象。

2.      紫金港校区铺设的中水管道,与校区排灌站联通。校园绿化用水,水景用水、二期建筑工地用水可利用河道水,避免了大量用自来水浇灌绿化,补充水景和冲洗建筑场地。安装了热力管道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将每天收集到的蒸汽冷凝水用于食堂集中洗碗、洗菜。食堂投资400万元引进了电脑全流程控制米饭生产线,集中淘洗,循环用水,每天可比普通米饭烧制方式节水60吨。在校园温室系统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用雨水浇灌花卉植物,既节水又有利于植物生长。

3.      老校区供水管网改造。针对老校区供水管网及设施陈旧,地下管网渗漏严重等情况,学校分别在040506年分三期投入老校区供水管网节水改造资金共计150余万元,采取合理匹配表计,水平衡测试分析,修复漏点,更换陈旧管线设施等具体措施,有效扼制地下管网渗漏。三年共更换表计187只,更换修复阀门335套,更换管线2000余米,查获漏水点90余处,已经改造完工的玉泉、西溪两校区的月平均用水量从03年的每月34万吨下降到06年的每月18万吨。

4.      老校区卫生间用水设施改造。老校区卫生间设施陈旧,大都为耗水型设施,漏水耗水严重。近几年,学校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对老校区825个卫生间实施改造,使用节水龙头1832个,改造小便槽冲洗装置1377套,蹲坑2450套,卫生设施全部采用节水型龙头、便器、节水水箱,基本杜绝高耗水设备的安装与使用,有效地控制了因用水设备陈旧造成的跑冒滴漏。男生宿舍小便槽的直排T型管冲水装置全部改造成人体感应红外节水阀,节水率可达50%以上,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水20万吨。

(四)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节水意识

1.      “节能减排浙大行动”计划。制定了学校“节能减排浙大行动”计划,于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开展各类包括节水宣传在内的各类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如节能减排地棋挑战赛、网上节水知识竞赛、二十四小时缺水体验、我为学校节水献计策等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宣传方式颇受学生喜爱。同时,学校每年开展水资源、水安全的科普讲座,面向社会开放,组织环资学院的学生为中小学生开展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讲座也深受欢迎。20075月,我校还与杭州市政府共同主办了杭州市“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将节水宣传教育从学校辐射至社会、家庭,从而带动并促进每个社会成员节水意识的提高和良好的节水习惯的形成。

2.        开展科普与实践活动。学校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与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部“节能减排学校行动”重要活动内容之一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将于200812月在浙江大学隆重举办。同时学校团委、学工部、研工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参与人数众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保护母亲河,反哺钱江源”—浙大海元水天使公益计划赴开化水环境保护科普行动,12个学院81个实践小分队的“求是学子农村环保科普行”环保科普社会实践等活动,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节水环保科普知识,提升了节水惜水意识。

3.       倡导节水志愿宣传服务工作。浙江大学校园文明先锋队和浙江大学“绿之源”协会,是宣传校园节水节电、呼唤绿色环保、倡导校园文明的学生志愿者社团,由包括教授、研究生、本科生在内的500余名志愿者组成。一直以来,社团成员为校园节水工作发挥了宣传、倡导、示范、监督作用。志愿者成为节水管理部门与广大学生沟通的桥梁,成为校园节水宣传与志愿服务的一支生力军,不仅在校内宣传节水,还走上社会、进入社区、学校,利用网络、戏剧、讲座、调研等形式,开展了广泛的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宣传教育。我校学生志愿者和社团组织在节水宣传、教育、监督等方面的成功探索以及在实际工作取得的成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浙江日报等媒体作为宣传学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成功经验予以介绍。

    高校因其人口密度大,用水时段集中等特点,一直来就是城市生活用水大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始于本世纪初的新校区建设方兴未艾,用水量增加和一校多区的现实导致了节水管理广度与难度的进一步加剧。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地,在高校普及节水意识、开发节水技术、推进高校自身节水工作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浙江大学将把建设节水型高校作为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水型高校,为城市节水做出应有的示范。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9164号-1 京ICP备12049164号-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导航 - 投稿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