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
周建芝
(二○一一年十一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中国水协节水委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也非常感谢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中国水协和各地节水管理机构的同行们对天津节水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向大家重点汇报一下我们是如何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
2005年天津市被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命名为“节水型城市”后,城市节水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计划管理、市场调节、法制保障、公众参与的新格局,有效巩固发展了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截止去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3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1.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48%,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98.6%,为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市节水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城市发展要求,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节水工作的核心任务。
一是强化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做到自来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和用水户取水总量三个“总量控制”。二是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下达区县和系统(行业)年度总用水计划,并逐月分解落实到用水户。许多区县制发了计划用水使用证,做到凭证用水,一年一验,使之成为用水节水的刚性约束。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用水浪费。三是强化用水考核。不断加大用水监管力度,截止去年底,市管用水单位计划用水考核率达到95%以上。
二、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资源科学配置。
一是优化地区和行业用水布局。按照“水源跟着发展走,水源带动产业变”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滨海新区水资源配置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构建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多水源保障体系。同时,逐步把电力、石化、化工等高用水企业向滨海新区聚集,实现供水格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一大批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的项目和生产工艺,较好地推进了节能减排,解决了结构性水资源浪费问题。三是发挥水资源配置在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导向作用。对电子信息、现代医药和高端服务业等低水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体现低碳绿色发展要求的高水平大项目好项目,实行用水优先保障和优质优供的倾斜政策。严格的用水节水管理,初步形成了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有效机制,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正在形成。
三、围绕依法节水目标,建立完善节水法规制度体系。
提升节水管理水平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近年来,天津市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节水法规体系框架。一是搞好立法。继《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颁布后,先后修订、出台了《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天津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等涉水法规,近期还将出台《天津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地方节水法规体系。二是健全制度。以政府规章、部门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等多种形式,制定了《天津市节水三同时管理规定》、《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管理规定》、《水平衡测试管理办法》、《关于在全市加快淘汰非节水型产品的通知》等多部节水规章制度和一系列地方技术标准。三是加强执法。以市水政监察总队为龙头,以各区县水政监察分队为骨干,深入开展洗浴、洗车、高尔夫球场等社会公共用水,以及建设项目临时用水等专项治理检查,设立节水监督电话,有效制止和治理了违法用水和浪费水行为。
四、抓住国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契机,逐步深化水价改革。
近年来,天津市逐步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初步建立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兼顾社会承受力的水价形成机制。一是坚持不同区域、不同用途差别定价。地下水资源费按照超采状况、公共管网视供水用途实行差别定价,一般控制在3.0-4.6元/立方米;自来水价格按照不同用途定价,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为3.9元/立方米,非居民生活用水为7.85元/立方米;特种行业水价为22.25元/立方米。二是实施鼓励性价格政策。为促进再生水的规模开发利用,根据再生水的投资运营成本合理确定再生水的价格,加大对再生水回用农业、回用生态的投入,对农业、生态领域实行无偿使用再生水的鼓励政策。加大对再生水供水企业的扶持力度,采取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免征或减征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费,建立特许期和宽限期,在宽限期内免征或减征所得税。充分利用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鼓励使用再生水,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节约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
五、立足节水效率提高,深入开展节水型系列创建活动。
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相继开展了节水型居民小区和节水型区县的创建工作。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已创建了由市政府命名的352个节水型企业,67个节水型居民小区和3个节水型区县。从今年起,我们还将开展节水型行业创建工作,力争通过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最终实现创建工作的全覆盖。可以说,节水型载体创建活动是天津城市节水工作的一个亮点。一是通过标准定目标。各类标准的制定,既体现高起点,又做到易评估、可操作,把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要求具体化。二是通过创建树典型。通过先试先行、抓点带面,使节水型载体创建活动整体推进。在试点单位的选定上,把钢铁、化工、火电等高用水行业突出出来;在试点内容的确定上,把节水技术改造、废水回用、污水零排放等节水重点要求突出出来;在试点工作的推动上,把各层面分类指导突出出来,做到把提高用水效益和效率贯穿活动始终。三是通过机制促发展。通过建立约束机制,使各类载体自我加压,把创建活动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区县、各行业、各企业(单位)及居民小区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建立问责机制,做到创建活动层层有责任。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天津城市节水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六、坚持教育为本原则,不断推进节水宣传工作创新。
一是创新节水宣传思路。按照公众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组织编写学龄前儿童节水通俗读物,坚持把节水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在全社会开展“节水在我身边,共建美好家园”系列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节水宣传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二是建设节水科技教育展示基地。继建成滦水园节水教育基地后,又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集节水知识、节水文化、节水科技、节水教育为一体的节水科技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数万人,成为向公众宣传普及节水知识的重要平台。三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机会,集中做好大型节水宣传活动,使节水宣传入校园、入社区、入机关、入厂矿、入营房。四是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在报纸上大力宣传节水工作,在电视上播放节水公益广告,把节水宣传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较好地做到了大型宣传覆盖面宽,专题宣传针对性强,媒体宣传导向性好,营造了科学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天津的节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中央和国家关于建设资源节约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相比,与兄弟城市的工作经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借此机会,向兄弟城市学习更多更好的经验做法,努力提高节水管理水平,为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