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规范城市节水管理
绵阳市节水办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总人口537万,辖六县一市,代管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市区建成区面积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80万,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城市。
绵阳水利资源相对丰富,境内河流52条,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其一级支流,从北向南贯穿全境。本地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17亿立方米,境外流入水量多年平均为28.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多年来,绵阳城市节水工作在住建部、中国供水排水协会节水工作委员会和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经委的关心和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改善水环境、提升产业层次、规范城市节水管理为中心,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把城市节水工作放在首位,成功创建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健全了城市节水管理机构,保证了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市城市节水办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城市节水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以及绵阳市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工作。为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了《绵阳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对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将城市节水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了绵阳市节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开展城市节水宣传活动,牢固树立节水意识
在节水宣传中,针对绵阳与北方城市不同的特点,如何在一个丰水城市开展节水工作,对我们是一个挑战。对此,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转变观念入手,大力宣传“节水是手段、减排才是目的”的节水理念,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协调新闻媒体单位,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环保和节水理念,努力营造“节约用水光荣”的良好风尚,大力表彰和宣传节水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2009年6月20日,在我市“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中,还表彰了一批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积极贡献、工作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让节水观念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自觉行为。
三、建立完善法规体系,依法开展城市节水工作
建立完善节水政策体系,近几年先后制定出台了《绵阳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办法》、《绵阳市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绵阳市城市节水“三同时”管理办法》、《绵阳市节水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节水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力地推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工作的开展,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为减少水损,使供水水质更有保障,为用户用水提供便利,消除过去供水总表结算收费方式带来的种种弊端,使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工作进一步深入,绵阳市加大总表供水模式改造力度,从2007年开始截至2010年底,绵阳市已完成户表改造10万户。并在城区范围内实行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管理,治理了自来水跑、冒、滴、漏,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
四、典型引路,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活动
近几年来,为把节水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坚持以企业(单位)和小区为重点,通过典型引路,抓节水细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节水型宾馆标准》、《节水型生活小区标准》、《节水型企业(单位)标准》。利用企业本身的技术力量和节水工作的技术指导进行创建活动。全市已有27个企业(单位)获得四川省批准命名的节水型企业(单位)的称号。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31%,超过国家规定的15%的标准。2010年10月,在全国节水示范宾馆(酒店)展评会议上,绵阳市三家酒店(宾馆)分别获得全国节水示范宾馆(酒店)称号和全国节水优秀宾馆(酒店)称号。
通过长期的努力工作,绵阳市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城市节水工作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的控制了用水量的增加。城市万元地方生产总值取水量年降低率达6.5%,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年降低率达9.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4.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95%,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指标; 2010年12月,绵阳市城市节水办被中国水协节水委授予“2010年度全国城市节水先进集体”称号,绵阳创建节水型城市先进经验被编印成册交流。同时,殷德辉、欧阳林、叶建宏三位同志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城市节水先进个人,绵阳市城市节水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随着绵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节水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的形势下,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针政策,为实现我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