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打造大湖名城
唱响节水美湖主旋律
合肥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一系列相关方针政策,提出了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新目标,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水环境治理,城市节水工作深入推进。
一、坚持依法节水,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合肥市先后修订了《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合肥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合肥市城市供水条例》,新出台实施了《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节水管理“三同时”的实施意见》,以及《水平衡测试管理办法(试行)》、《计划用水管理规范(试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推广应用管理工作规范》,建立了重点用水户监控及超计划用水通报整改制度,开展“十三五”城市节水规划预研等。市节水办大力开展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工作。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创新制定节水监管意见书,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梳理用水大户在节水方面需要开展的11项基础工作,上门发放给用水大户,增强了节水工作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完善差别化管理,加强重点监控。针对部分单位用水需求量增大的实际情况,及时调增计划;对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的企业和单位,按照《合肥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收取超计划用水加价费。近几年来,因实行计划用水而节约水量上亿立方米。同时,根据城市发展和物价的变化,分别、不同步的对水价内含的基本水价、污水处理费、城市附加、水资源费适时进行调整,居民用水实行了阶梯式水价,制定城市再生水试行价格,促进了城市供水、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加强源头管理,节水工作与大建设同步推进。
在近几年来大规模开展的“大建设”中,我市把节水型城市创建与城市建设发展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安医大一附院新建智能监控平台,实现对各用水单元实时监控。其高新分院在设计阶段开始,将节水纳入其中,实施节水“三同时”;合肥工业大学实施水平衡测试,在学生宿舍楼安装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循环工业园建设分质供水工程,节省优质自来水;市供水集团每年有计划地对陈旧管网进行改造,降低漏损率。对新建基建施工项目增加用水计划的,市节水办实施定额管理,并将实施节水三同时,列为增加用水计划条件。新开发建设的滨湖新区,超前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出水回用补充到塘西河,并用于新区内的绿化、道路冲洒等。对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及其他在建或计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均提高出水标准以供回用。为推广中水用于市政杂用,开展了再生水管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在已建成的蔡田铺污水厂至电厂中水管沿线,新建4个取水点,供道路冲洗和建筑扬尘洒水、园林绿化浇灌使用,该工程2014年11月建成,目前所在辖区城管部门已使用再生水进行环卫作业。
三、依靠科技节水,提高节水效益。
市节水办积极支持用水大户加强节水技改,京东方、马钢(合肥)公司、中盐红四方、江淮汽车等大型企业,实施工艺改进,加强循环水、再生水、雨水等利用,仅京东方公司实施的产线废水利用改造,一年节约自来水500余万立方米。近年来各行业先后完成节水技改2千余项,形成节水能力8万立方米/日以上。加强节水器具管理与推广,争取节水型器具专项资金通过政府采购,在合工大老生活区等地开展“节水器具进小区”活动,免费向居民赠送、安装马桶节水配件和节水龙头;开展网上公布器具用水效率信息,每年对建材市场、市区公厕、用水大户等进行节水器具检查, 2014年,抽查器具2132套件,节水器具普及率99.2%,有问题的器具已督促整改。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每年有计划安排部分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测试,建立水平衡测试企业备案制度,对测试专业公司协调进行业务辅导,促进健康发展。指导用水大户加强管网检测,2014年,指导查堵管网漏水点198处,年可节水347万立方米。
四、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节水。
我市每年开展大规模的城市节水宣传周、世界水日等宣传活动,城区四区、三大开发区以及相关部门统一行动,各街道办事处、乡镇在辖区商场、小区、广场等人口集中地区,通过电子屏、彩虹门、气球、横幅等普遍宣传,节水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通过公益宣传栏、放映宣传片等,扩大宣传覆盖面;市节水办联合用水大户开展节水进校园、进企业、进小区等活动,计划用水户广泛参与,在单位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抓好节水示范项目宣传,突出亮点。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节水典型,如华地紫园雨水、琥珀名城中水利用为代表的小区节水,京东方、江淮汽车的工业节水,合工大的高校节水,安医一附院、市三院的医疗节水等,发挥行业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市先后设置节水宣传彩虹门和宣传彩球100多个,发放宣传资料10万份,免费赠送节水器具3000套(件),在省、市新闻媒体宣传报道80余篇次,电子屏宣传1000余处。通过广泛宣传,大大增强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五、坚持协同配合,共抓节水创建。
在总结以往创建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创建工作由企业单位向小区延伸。市建委和市房地产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生活小区创建活动的通知》,制定了节水小区考核方案。市节水办组织编制完成《合肥市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参考资料》、《水量平衡测试操作程序》、节水管理100问等,使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组织用水大户进行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推广交流创建先进经验,影响和带动用水大户积极投入创建工作。2013年合肥市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根据复查通报对我市提出的改进建议,市节水办与相关部门加强协同,落实改进措施,同时,与省直主管部门在节水创建等方面联动协调,于2014年上半年全面启动省直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市节水办作为日常工作承办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方案,对52家省直机关、事业单位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并跟踪、督促进展情况,加强上门指导,当年第一批14家单位通过考核验收。目前,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型生活小区已达到100余个。
六、推进治污减污,做好水环境文章。
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要求,我市在大建设中突出“生态立市、环保先行”原则,积极加快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建设以来,累计投入约50亿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区先后新建、扩建11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2万吨/日,污水处理总能力达105.5万吨/日,建成污水主干管2400多公里,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98%,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完成市区段南淝河、四里河等河道截污管195公里;组织开展完善排水设施工作,基本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水环境治理工作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污水管网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等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市区主要河流的水质正在逐步提高。 2013年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节能减排绩效考核达标竞赛活动中,合肥市2座污水处理厂荣获“优秀达标示范单位”称号,1座污水处理厂荣获“竞赛达标示范单位”称号;朱砖井污水处理厂还荣获“技术创新优胜单位”称号。2010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在合肥组织召开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工作现场会”。针对老城区等地部分单位和住宅小区污水管网错接、混接,造成部分污水经雨水管或明沟直接排入河道等问题,组织开展完善排水设施雨污分流专项行动会战,污水厂减排能力明显增强,城市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国家首次明确把合肥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将从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在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上力争实现弯道超越。合肥城市节水工作将进一步服务大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求实增效益,唱响节水美湖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