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全民行动 共建生态家园
古城扬州,缘水而生,因水而兴,水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大自然的恩泽,长江、运河之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扬州人,培育了扬州的千年文明,带来了扬州城的数度繁华,扬州人对于水怀有特殊的感情。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剧增,致使水质受到污染,水环境得不到保证,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相应的治水与制水成本越来越高,使我市陷入了“不缺水,但缺好水”的窘境,扬州一度成为典型的水质型与工程型双缺水城市。但近年来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我市高度重视城市节水工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在提高城市用水水平,减少无效需求,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水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节水先进城市”(1995年),“全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2006年),“全国节水型城市”(2005年),“江苏省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和配件先进城市”(1994年)。城市供水节水办被授予“全国节水先进单位”(1995年),“城市节水突出贡献奖”(2007年)。
2004年10月,扬州通过了全国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2008年12月通过全国节水型城市复查验收,“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我市城市节水工作并未停留,节水型城市建设不断深化。面对新形势、对照新标准,我市重新制订了“扬州市节水型城市建设”方案,市政府调整了“扬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江苏省节水型小区”创建试点工作。目前,全市相继有108家用水单位被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企业”,16个居民住宅小区被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小区”。以此为基础,我市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其中,市区万元GDP取水量为12.5m3,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7.9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1.9%,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7.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7%,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41.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12.9%。
一、 我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主要成效
通过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型经济,积极寻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城市用水水平,减少了无效需求,降低了污水排放,改善了城市的环境,稳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市节水型经济初见成效。
经过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我市城市节水成效更加明显
节水就是节能,节水就是节资。2004年以来,我市共节水1.95亿m3,企业节约水费近5个亿元,累计循环用水量10.02亿m3,节水量与重复利用量之和相当于新建一座日供水43万m3的水厂,为政府延缓供水设施建设投资6亿多元,延缓污水处理设施投资4亿多元。
经过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我市节水型经济基本形成
由于大力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或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用水相对经济年增长指数0.18,城市取水相对经济年增长指数为-0.05,节水型经济初步见效。
经过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我市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缓解了城市供水的压力,另一方面,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减少了污水、废水排放量,缓解了水体的污染。瘦西湖、古运河及城区主要河道告别了黑臭历史,再现了“绿水绕城郭”的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为我市荣获 “联合国人居奖”做出了积极贡献。
经过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我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
没有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就不可能有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市节水和创建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水资源的利用,基本实现了城市供水与用水、地下水人工开采与自然补给两个平衡的目标,为城市的开放、开发和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支撑,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二、我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节水型城市申报考核办法》和《节水型考核标准》等要求,围绕创建达标,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深化建设全国节水型城市活动,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新组织架构,全面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重点难点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一个高效权威的组织机构,协调工作,更需要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我市对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十分重视,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市政府于2008年,对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重新做了调整,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了市物价局、技术监督局、房产局、园林局、统计局、工商局以及市辖各区等新的成员单位,组成了新的完备的组织架构,负责我市城市节水和创建工作的组织部署、协调指导和检查管理。并建立节水创建联席会,工作推进会制度,及时了解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体系。我市按照新标准的要求,重新制订了“扬州市节水型城市建设方案”。“方案”结合我市现状,明确开展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各有关部门的创建工作职责分工,规划了达标时间与步骤,制定了创建达标的具体措施,市城乡建设局、市经贸委、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照“节水型城市目标导则”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定指标、找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一加以解决,努力把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不断提高城市合理用水水平。
深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探索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资源调节机制与行政约束机制,逐步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城市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水平。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为逐步扭转城市自来水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先后对自来水价格进行了适度调整,出台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制订再生水使用价格。有效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强化定额用水管理。本着“优水优用,优化配置”的原则,依照国家、省、兄弟城市相同产业、产品取水定额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定期对用水定额(计划)进行调整,合理配置水资源,逐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目前,建立并完善了涵盖89个产品取水定额,39个万元产值取水量,126个生活用水取水定额和821个用水计划的考核指标体系。
重视计划用水管理。重点加强对火力发电、啤酒制造、绵印染产品等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监管。市区月取水500m3以上的工业用水管理率达98%,非居民生活用水管理率为90%以上。严格奖惩制度,给予节水成效显著的用水单位提取节水奖,对超计划用水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予以加价收费。
开展水量平衡测试。积极开展水量平衡测试,不断挖掘节水潜力,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有效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节水效益。近十年来,我市先后4次对月取水量500 m3以上的用水单位和所有创建节水型企业,进行了水量平衡测试,认真查堵漏失,各用水单位进一步完善了用水原始记录、台账、报表和供排水管网图,共查堵漏水点100余处,避免漏水量200余万m3。并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少、见效快的节水技改工程。
3、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和拓展节水型载体建设
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离不开节水载体的支撑。我市2008年12月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验收后,乘势而上,在充分发挥“政府领导、制度保障、部门负责、舆论引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同创建”的整体功能的同时,积极落实长效措施,巩固和拓展创建成果。各用水单位切实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编制和实施节约用水规划工作,在“规划”的指导下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及节约用水指标体系。对照节水型企业(单位)导则要求,认真查找用水薄弱环节,加大投入,有计划地实施一批重点节水项目,努力提高科学用水水平,创建更多更好的节水型企业。扬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力量,定期对已命名的节水型企业进行回访、复查,力求做到创建一家、完善一家,建成一家、巩固一家。全市节水载体数量不断增加,实现了从以工业领域为主,到医院、宾馆、高校、中学、小区等全方位覆盖,涌现了一批污水零排放、重复利用水率高、富有节水文化特色等具有示范效应的明星载体。不但各区和主要耗水行业均有节水示范典型,而且以“九大高耗水行业节水行动”为标志,正逐步向行业整体创建节水载体迈进。到2009年底,我市建成了节水型企业(单位)108家。同时,积极开展节水型小区的创建工作,自2006年全省第一个节水型小区扬州新能源栖月苑小区建成以来,我市先后有16个住宅小区创建达标,被命名为“江苏省节水型小区”。扬州创建工作全面扩展,创建成果不断扩大,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达到41.5%以上。
4、坚持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撑相结合,努力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四到位”的跟踪管理,重视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再生水、雨水利用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涌现了扬州环境资源学院、扬州裕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新能源栖月苑、文昌花园、鸿泰家园等一批科学利用雨水的成功典型。同时,我市坚持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撑相结合,政府每年划拨专款资金,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节水技改工程,不断提升我市节水技改工程质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5、加强卫生洁具管理,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市早在1991年就印发了《扬州市关于推广应用新型房屋卫生洁具和配件的实施细则》,成立了7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扬州市推广应用节水器具领导小组,加强对卫生洁具的生产、流通、设计、安装、质监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在1992年底前,完成了市区35445套老式卫生洁具改造工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节水型产品准入管理,并通过宣传推介节水型用水器具,组织开展用水器具专项整治,自查自纠等活动,推动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普及使用。针对公厕和家用便器长流水的现象,市供节水办会同有关生产科研单位开展了节水器具的研制与推广应用工作,先后推出了数显定时控制器、红外光电控制器、液压式卫生洁具等,全市共改造公厕节水器1866套,推广新型卫生洁具1732套。淘汰更换螺旋式铸铁水嘴4万多只。
6、坚持防控与修复并举,彻底改善城市水环境
抓好污水治理和水环境整治,是保护水源 、改善水质,解决水质型缺水矛盾的根本举措;是保障安全供水、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障民生的现实要求。
大力推进控污减排工作。在实施市区工业“退城进园”、“退二进三”工作中,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经济杠杆等手段,以“一区五园”为主要载体,围绕核心资源、核心企业,通过产业链、产品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市区一些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整合到相关专业园区,提高污染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效率,园区形成了技术水平高、环境质量好、竞争能力强的“块状经济”和产业走廊。控污减排,既大大缓解了市区供水压力,又有效提高园区企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开展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并认真做好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建设督促协调工作。
积极开展河、湖生态整治。2001年开始,城区投入20多亿元实施瘦西湖活水工程、古运河风光带综合整治、城市水环境专项治理。通过引水入湖、污水截流、水生植物净化、河道整治等措施,瘦西湖实现了“死水变活,湖(河)水变清”的目标;通过污水截流、疏浚河道、拆违植绿、沿岸街景改造等工程,基本形成了集旅游、休闲、商贸、文化为一体的运河城市景观;在对流经市区河道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采用构建生态系统的方式,建立生态水景,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达到水体自净的效果,实现了生态环境(城市水环境)的全方位营造和保育,再现了“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绿扬城廓是扬州”独特韵味的人居佳境。
7、稳步推进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尾水资源化进程
汤汪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于2007年建成投入运行,水质达到国家一级B排放标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六圩污水厂一期工程, 2006年投入运行,其二期工程完成后日处理能力达20万吨,2020年达40万吨,届时港口工业区、经济开发区、邗江新区、新城西区等区域的污水将集中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将符合再生水回用要求。与此同时,加快污水截流配套管网建设进度,对老城区等已有的雨污合流按期、分批地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已基本改造到位。
尾水回用实现污水资源化,是我市污水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汤汪污水处理厂尾水已偿试部分用于城市河道景观用水,并少量的用于厂区绿化养护、道路、机房冲洗等用途。根据省环保厅环评批复指示精神和尾水回用规划要求,随着二期工程的建成,一、二期工程处理后的尾水将排入施桥闸下游,沿途穿越汤汪、施桥大部分农田,我们将设置多个排放口,直接将尾水用于农田灌溉,同时,还与扬州二电厂签订了再生水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意向性协议书,并在项目中包含了一根输水压力管道及加压泵站建设,为再生水扩大利用范围创造了条件。
8、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进程,保证供水安全
为保障城区供水安全,降低漏损率,促进节约用水。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城市管网改造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和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扬州市供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要求,我市迅速组织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目前,完成1.73亿元左右,改造街巷308条,总计242公里,覆盖率70%左右。加大供水管网检测力度,完善管网抢修机制。与此同时,各用水单位,特别是节水型企业创建单位,加大了自检力度,积极筹措资金维护改造单位内部供水管网,共同降低公共与单位自建供水管网漏损率。
9、强化水忧患意识,提高全民节水观念
扬州为水质型缺水城市,呼吁市民珍惜水、爱护水,从而使市民树立了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源可耻的观念,是城市节水宣传工作应进一步强化的重点:
公益宣传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节水宣传教育作为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作好节水宣传工作,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宣传节水,提醒大家时刻不要忘记节水,我们还在公交车车体和小区邮箱上做节水宣传公益广告。其中流动车体宣传广告效果应该非常好。
专题宣传 每年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期间,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较大规模的全市节约用水宣传活动,掀起全市节约用水宣传高潮。在节水宣传周期间,我们制作专题报道,报道扬州的水情、节水的紧迫形势、节水型器具的推广应用、影响节水全面推行的因素、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水型城市建设以及我市节水工作的发展方向等。
资料宣传 根据扬州水资源情况,针对不同行业、人群对节水信息的需求不同,分类编写家庭、学校、工商业、节水器具、节水管理等节水宣传册,并向全市用水企业、市民进行宣传和资料发放,各用水企业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水宣传氛围。
学校宣传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国民的环保节水教育是始于中小学校的,从小培养节水意识,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有深远的意义。,我办在部分中、小学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制作节水教育流动展板,巡回展出;发放学校节水宣传手册;参观水厂。使同学们爱水、惜水、节水,不仅自己身体力行按节水小窍门的方法操作,还监督家人节约用水。并逐渐向全市中小学推广。
节水论坛 建立节水网站,与市民、水行业专家及相关部门知名人士围绕节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讨,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扬州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先进发达城市相比,在发展理念、管理经验、资源利用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下一步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强化城市节水管理、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开创节水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