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水常德 节水有“道”
常德市地处湘西北,依沅江、傍洞庭,辖区内有穿紫河、柳叶湖、枉水等河湖,水系发达,常年降雨量达1900毫米,属丰水地区。为积极响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节能减排号召,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在湖南这个水资源丰沛的省份率先作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战略抉择。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水先行、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为原则,围绕观念、法制、价格、科技、保障等五个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2009年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91%、91%,2007-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88%、88%,且两者呈逐年递减趋势。常德成为湖南省首家节水型城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宣传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丰水地区节水关键要转变观念。由于我市历来水资源较为丰富,加之节水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市民节水意识普遍淡薄,致使对创建节水型城市的紧迫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为此,市委、市政府把创建节水型城市放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全市政治工作大局的重要高度,精心研究,周密部署,还印发了方案、分解了责任。同时,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宣传手册、公益广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宣传常德这个丰水地域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措施、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先后在《中国建设报》、《湖南日报》、《常德日报》、《常德晚报》等报刊上刊发50多篇理论宣传文章,每年都认真组织开展了“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中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节水宣传活动,切实转变了“丰水地域不必节水”的观念,企业、单位、社区、小区和市民积极参与节水创建,工作氛围浓厚,实现了观念节水,涌现出了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恒安纸业有限公司等10家节水型企业,中共常德市委机关、武陵区政府等30个节水型单位,金色晓岛、水木清华等27个节水型社区(小区)。
二、健全工作网络,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 “四大家”主要领导和相关市直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独立的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市辖各区县(市)都成立了相应的节水管理机构,市城区各企业、单位、社区、小区都有节水工作专职人员,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工作网络,强化了节水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创建过程中,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策划和督导,节水工作机构“同频共振”,企业、单位、社区和小区密切配合、积极作为。
三、完善制度规范,力促法制节水。为加强城市水务管理,推进节水创建工作,确保有法有据可依,我市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法规、制度规范、计划定额和标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节水工作法制体系。重新修订颁布了《常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常德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常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出台了《常德市节水投入制度》、《常德市节水统计制度》、《常德市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等,为依法依规管理城市供水、节水和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编制了《常德市2010年-2030年城市供水中长期专业规划》、《常德市2010年-2030年城市排水中长期专业规划》、《常德市2010年-2030年城市污水处理中长长期专业规划》、《常德市应急水源可行性研究报告》《常德市2010年-2030年节约用水中长期专业规划》等,使我市节水工作内容更为清晰,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四、加大科研创新,扩大节水成效。注重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和转化运用,为持续高效节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科技和人才资源,狠抓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全市共获节水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研制出了高精度机械水表,并已投向全国市场;成功举办了“常德市节约用水科技成果推介会”,推广了相比传统洗车方式节水80%的太阳能微洗车新技术,推广了相比隔层排水节水约20%的商品房同层排水技术。通过科技节水,我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区所有工业企业都实现了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2007-2009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为70%、73%、77%;市城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8.48%;2007-2009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为67.75%、71.12%、80.5%,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为71.53%、73.03%、82.8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充分利用雨水充足的自然优势,在企业、单位、社区、小区兴建雨水回收设施,年回收利用雨水300多万吨,非常规水资源收集利用技术日渐成熟。
五、完善保障机制,增强节水后劲。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先后从企事业单位中挑选了一批熟悉业务、懂专业技术、擅于管理的工作人员,优先充实到了节水创建工作团队中。此外,还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常指导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排水管网建设等工作。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节水创建,广泛吸纳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节水创建。2007-2010年,市财政和市辖四区财政先后分别投入8.2亿元、940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4.5亿元,用于城市节水工程建设和开展节水工作。同时,完善激励机制,注重在基础条件好、影响力大的企业、单位、社区、小区中选树一批节水工作先进典型,加强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促进节水工作水平整体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