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抓节水 科学谋划促创建
——嘉兴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纪实
嘉兴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全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38.07万人。下辖南湖、秀洲两区,平湖、海宁、桐乡三市和嘉善、海盐两县。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一、全面发动,广泛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1、抓好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嘉兴以召开全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和各种推进会的形式,认真分析嘉兴水资源的现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嘉兴水资源的严峻形式,树立“守着水乡缺水喝”的危机意识。其次,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中国水周”等集中开展节水宣传。做到电台天天有声音,电视经常有影像、报纸经常有文章,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普及节水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节水、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2、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市民水法意识。嘉兴市通过将普法宣传与执法检查结合起来,将执法检查与违章处罚结合起来,经常性地对用水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强化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和用水器具的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奖惩措施,大力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罚违章用水单位,从而增强市民的水法意识,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3、扎实工作基础,激发全民节水热情。我市注重倡导科学用水生活方式,致力于构建与节水型城市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开展了“共同节约每一滴水”的万人签名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节水“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节水“金点子”400多条;经常在市中心广场举办节水宣传咨询活动,展示节水图版和节水器具,发放节水知识资料,开展节水知识问答互动;走进社区开展节水知识讲座,分送节水小册子、倡议书和环保袋。
二、健全制度,依法管理,建立节水工作长效机制
1、编制规划,科学指导城市节水工作。《嘉兴市市区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于2006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同时,相继编制了《嘉兴市中心城区园林环卫取水口布点规划》和《嘉兴市中心城区卫生器具改造方案》等涉及节水的专项规划,为建立全市城市用水良性循环体系,转变传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健全制度,保障节水工作有效开展。嘉兴市政府印发了《嘉兴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推进节水工作和节水创建提供了政策依据。另外,市政府还下发了《嘉兴市市区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有节水设施的设计篇章,节水设施经过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嘉兴市“十一五”节能降耗指导意见》,积极倡导建筑节水和引导工业投资导向,严格限制或禁止陈旧的耗水使用方式,从源头上避免了高耗水工业项目建设和运行。
3、依法管理,切实加强日常节水工作。嘉兴市把依法加强日常管理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在落实节水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动真格。注重节水工作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提高节水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坚持抓好节水统计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指标体系,实行规范的节水统计制度;加强计划用水定额管理,把市区凡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用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计划用水率达到100%;指导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对测试验收合格者发给《水平衡测试合格证》。
三、科技节水,合理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大力推进科技节水和挖潜技改。嘉兴市建立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其中2008年~2009年节水资金共投入1896万元,重点扶持了印染、造纸中水回用,地下水限采、节水降耗等节水科技项目。另外,嘉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再生水价格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政策激励,鼓励企业和住宅小区利用再生水,提高非常规水资源的替代率。嘉兴市于2009年在市区新建了10座园林、环卫河道用水取水口,在全省率先实现浇灌绿地和喷洒道路全部改用河水,一年可替代自来水400多万吨。
2、认真做好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推广工作。2006年,嘉兴市建委出台了《关于嘉兴市实行“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产品备案的通知》,要求所有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项目必须使用经过备案的用水器具,在源头上,有效遏止了非节水器具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普及推广。2009年嘉兴市通过调查摸底对48个社区、103987户居民家庭中依然使用的非节水型抽水马桶和水龙头实施全面改造,由政府对改造家庭实行实物补助、低收入家庭免费更换。
3、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的创建活动。嘉兴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夯实基础,坚持不懈的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住宅小区(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在工作中,采取全面发动、重点推进、难点突破、分期达标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基层创建活动。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54家,覆盖率达26%左右,市级节水型住宅小区16个。
|